碧云
24号文字
启体

第二百二十一章 红楼五十五 好戏 二(1/3)

作者:诗君
““忽见赵姨娘进来,”这个绝对不是曹雪芹“要”她来的,而是她自己要来的,原因就是上面探春的决定,

““李纨探春忙让坐。赵姨娘开口便说道:"这屋里的人都踩下我的头去还罢了。”她说话就是直,一句话就“得罪”几乎所有人,当然,与封建的妾地位十分低下的制度很有关系,但与她的性格关系应该更大,

““姑娘你也想一想,该替我出气才是。"”出气?如何为她出气,莫非探春将“这屋里的人”都再回踩过去?可见其愚到了极点,

““一面说,一面眼泪鼻涕哭起来。”哭有好几种,这一种大概可以归为泛滥成灾,

““探春忙道:"姨娘这话说谁,我竟不解。谁踩姨娘的头?说出来我替姨娘出气。"”探春有礼有节,其实没有什么人去“专踩”她的头,

““赵姨娘道:"姑娘现踩我,我告诉谁!"”好话!可谓“直击”探春,探春是其亲女不假,但赵姨娘应该清楚,她这样冲进来如此说,后果会是什么,甚至用“不堪设想”来形容都不为过,

““探春听说,忙站起来,说道:"我并不敢。"”探春如何受得其这样的话,无论从是辈份还是情感上,

““李纨也站起来劝。”这是李纨,如果是凤姐儿,恐怕赵姨娘来都不敢来,就算斗胆来了,也会被凤姐儿如何收拾,

““赵姨娘道:"你们请坐下,听我说。”这明显是准备以大欺小,但只要稍微具备理智,却应该明白无疑是以头撞墙,

““我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说实话,这话却不假,但仍然与赵姨娘的性格有相当关系,

““又有你和你兄弟,”这却也是一般人思维,指望终于熬出一点头了,但是,如果事先没有抱着熬的心态,也许就不会性格不会被此“熬”更为扭曲?因为,认为这是熬,但也许这不熬了,便会又有那“熬”,这样熬下去,何熬是头呢?(注:...又在绕口令了)所以,充分证明,虽然封建制度允许妾却虐制妾,但个人的性格仍然是决定自己命运的另一主要因素,

““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这里又指名道姓出袭人来,显然,袭人的四十两她肯定是一清二楚的,而且对此事心里早就打好了九九算盘,甚至已经“预测”出了可能和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和底限,但显然,探春这“二十两”无疑是当头一击,

““我还有什么脸?”其实倒不至于,因为都是照规矩来的,重要的仍是那“利”在作怪,

““连你也没脸面,别说我了!"”这是重点,总译过来就是:探春啊,你太不给我脸面了!你还有脸坐在这吗?!

““探春笑道:"原来为这个。我说我并不敢犯法违理。"”探春反倒被说得笑起来,因为她行得正坐得端,而且她妈这番话的“道理”和“逻辑”实在令人不得不发笑,

““一面便坐了,”(注:坐得端?)

““拿帐翻与赵姨娘看,又念与他听,”探春此时仍是心平气和的,可能还真以为是她妈不清楚这个,因为探春此时实在不是在为她妈当管家,而是在为贾府,或者说细一点,是在为王夫人当管家,这方面连下人都可以看出来,王夫人凤姐儿等如何不能看出来?赵姨娘丝毫不为探春考虑这些,只顾着自己女儿管了事,就“必须”要为自己“谋利谋面子”的愚念,无疑是将探春往水里逼,

““又说道:"这是祖宗手里旧规矩,人人都依着,偏我改了不成?”这里充分说明自己的难处,

““也不但袭人,将来环儿收了外头的,自然也是同袭人一样。”仍然是“规矩”里对“外头的”和“家里的”的严格区分,

““这原不是什么争大争小的事,讲不到有脸没脸的话上。”正是如此,

““他是太太的奴才,我是按着旧规矩办。”这里点明王夫人,完全在说明是为王夫人办事,这事与探春自己却没有什么关系,

““说办的好,领祖宗的恩典、太太的恩典;”所谓常备感恩的心,心态也许会更好些,当然,如果能认识到根本是在于封建制度,那自然更好,

““若说办的不均,那是他糊涂不知福,也只好凭他抱怨去。”这里已经明显道出“糊涂”二字,赵姨娘应该听得比较明白,

““太太连房子赏了人,我有什么有脸之处;”果然,难道说探春为自己谋得私利而从王夫人等处赢得“脸面”?

““一不赏,我也没什么没脸之处。”探春说得很明白,自己只是被委托在此办事,不是为了获赏,更不是为了给家人获赏,

““依我说,太太不在家,姨娘安静些养神罢了,何苦只要操心。”这里直接点明赵姨娘的性格缺陷,

““太太满心疼我,”能把这样大事交给小小年纪的探春,王夫人果然是知才用才,而且丝毫没有因为赵姨娘的原因而薄待探春,

““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反而却是亲妈与探春对着干,这个“寒心”足以说明探春小小年纪已经饱受委屈,更何况这委屈竟然来自自己的亲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封存的绝密档案 貌美无花 邪君的祭品新娘 剑破苍穹 捡宝生涯 爱似终年不冻港 破法之瞳 急救医生佣兵路 叶云辰萧妍然 暖婚盛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