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前面两三回所谓过年要和和气气,但如何能遮掩所有矛盾,这里便激烈起来,
““且说元宵已过,只因当今以孝治天下,”以孝治天下,果然,前两回这“孝”字果然体现得淋漓极致,
““目下宫中有一位太妃欠安,故各嫔妃皆为之减膳谢妆,不独不能省亲,亦且将宴乐俱免。故荣府今岁元宵亦无灯谜之集。”此处难免让人猜想,曹雪芹的灯谜是没想好,还是觉得此时托出会与前面的比诗及宝琴的地名诗谜有“堆砌”之感?还是情节没有到这个灯谜该出的程度?
““刚将年事忙过,凤姐儿便小月了,在家一月,不能理事,天天两三个太医用药。”为凤姐儿身体隐患埋下伏笔,操劳特别是如凤姐儿齐管多头,是要付出代价的,
““凤姐儿自恃强壮,虽不出门,然筹画计算,想起什么事来,便命平儿去回王夫人,任人谏劝,他只不听。”这是心比力强,自然会导致力不从心,
““王夫人便觉失了膀臂,一人能有许多的精神?凡有了大事,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纨协理。”自然的,荣府除了二奶奶就是大奶奶,
““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纵了下人。”李纨有德,这是绝对的,但不是说李纨没才能,李纨事情人情巨细也都懂,但是她除了能和凤姐儿“对着干”外,实在不知如何“操控”下面这许多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心思不同责任的人,这就可见凤姐儿之才能以及凤姐儿因此逞强而落下的病了,必会在将来某个时候爆发,
““王夫人便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只说过了一月,凤姐将息好了,仍交与他。”探春的才能并不是说王夫人知道得一清二楚,而是相比其余迎春惜春姐妹,探春的“突显”实在是太显而易见,而探春和李纨“合作”,显然能互补,
““谁知凤姐禀赋气血不足,兼年幼不知保养,平生争强斗智,心力更亏,故虽系小月,竟着实亏虚下来,一月之后,复添了下红之症。”身体是本钱,没有身体,一切归零,凤姐儿如此聪明一个人,却也落入“俗套”,
““他虽不肯说出来,众人看他面目黄瘦,便知失于调养。王夫人只令他好生服药调养,不令他操心。”王夫人自然明白这个,
““他自己也怕成了大症,遗笑于人,便想偷空调养,恨不得一时复旧如常。谁知一直服药调养到月间,才渐渐的起复过来,下红也渐渐止了。此是后话。”所谓病越急,越好得慢,
““如今且说目今王夫人见他如此,探春与李纨暂难谢事,园中人多,又恐失于照管,因又特请了宝钗来,托他各处小心,”如果再加上宝钗,那这“三人组”便互补极强了!李纨有威信,探春有“手段”,宝钗有智慧,而且三人又没有什么“私心”,基本上便可以做到无甚差漏,甚至如果三人尽情发挥,发展形式会比凤姐儿在时更加好,当然,凤姐儿私利和权力就会受损了,所以这个三人组基本上不太可能存在多久的,
““"老婆子们不中用,得空儿吃酒斗牌,白日里睡觉,夜里斗牌,我都知道的。”王夫人果然有大局观,只是精力有限而已,如贾母所说的,身上也有病,
““凤丫头在外头,他们还有个惧怕,如今他们又该取便了。”正是,凤姐儿之威严就在于人人都怕她,她是标准的人制,以人制家,
““好孩子,你还是个妥当人,你兄弟妹妹们又小,我又没工夫,你替我辛苦两天,照看照看。凡有想不到的事,你来告诉我,别等老太太问出来,我没话回。”王夫人放权倒也放得好,她的放权倒真也是一个本事,
““那些人不好了,你只管说。他们不听,你来回我。别弄出大事来才好。"”知道宝钗看得明,想得深,
““宝钗听说只得答应了。”宝钗哪里有这心思,就算有这本事,也绝无这心思,首先她是头一个不愿得罪人的人,尤其是那些下人,第二个她是绝非争胜好强的人,尤其“怕”让人觉得她在与凤姐儿等“争”什么,但王夫人如此说,当然“只得答应”,而另一个重要的侧面是,王夫人平时不语,却对宝钗的才能看得挺清楚,很显然,她内心深处当然是更希望宝钗能将来“辅佐”宝玉的,
““时届孟春,黛玉又犯了嗽疾。”这个估计是很难好的,
““湘云亦因时气所感,亦卧病于蘅芜苑,一天医药不断。”所谓一病倒一片,
““探春同李纨相住间隔,二人近日同事,不比往年,来往回话人等亦不便,故二人议定:每日早晨皆到园门口南边的三间小花厅上去会齐办事,吃过早饭于午错方回房。”意思就是开个小会,这两人也是很负责的人,
““这三间厅原系预备省亲之时众执事太监起坐之处,故省亲之后也用不着了,每日只有婆子们上夜。”这里仍然隐含调侃,
““如今天已和暖,不用十分修饰,只不过略略的铺陈了,便可他二人起坐。这厅上也有一匾,题着"辅仁谕德"四字,家下俗呼皆只叫"议事厅"儿。如今他二人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