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来到上犹县
>
>
好容易到了上犹地界,李慎赶紧叫人去联系珍娘的家眷,但同时心里也惴惴的,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人家的女儿出去的时候好好的,为什么回来就受了重伤?而且,珍娘这一路都昏迷不醒,问唐先生,只说珍娘体虚,需要慢慢调理。又安慰李慎,说珍娘虽然伤势严重,可并未伤筋动骨,应该没有大碍。李慎心里着急,可也没奈何,只能先去处理莫主簿的事情。
>
>
李慎派去的随从很快找到了莫主簿家。原来。莫主簿夫妻两个除了珍娘,还有一个儿子,今年才八岁,前面珍娘母女去赣州府告状,将这个男孩儿托付给了邻居,但是莫夫人心里着急,就让女儿一个人留在那里,自己回来了。
>
>
那个随从还告诉李慎,身为朝廷命官的莫主簿,家徒四壁,生活凄凉,简直不像个当官的。虽然只是九品主簿,可也太寒酸了,和一般贫寒百姓家没有什么区别。家里唯一像样的,就是莫主簿的那件官服和那顶官帽。
>
>
李慎听了也有些心酸,心想莫主簿家里这种情况,人家的女儿跟着自己这个钦差大臣一起赶路,居然还被土匪所伤,内疚之下,打算自己掏腰包,多给些银两,好让珍娘尽快康复。
>
>
一行人将珍娘送到了莫主簿家里。一看女儿躺在那里人事不知,莫夫人感到雪上加霜,哭泣起来,可很快就控制了自己的情绪,给李慎等人行礼,口称“大人”,感谢他们将自己的女儿带了回来。
>
>
李慎叫随从拿了二百两银子,说:“莫夫人,这一次,是本官不小心,害得令嫒受伤。这些银子,您暂且收下,给令嫒治病用。不过,令嫒的伤势您不用担心,本官带来的这位唐先生医术高明,一定会将她治好的。”
>
>
莫夫人虽然心里不满,可也不敢得罪钦差,只是对那二百两银子坚辞不受:“大人言重了,既然已经有大夫看顾,那么这些银两就请大人收回去吧,臣妇不敢接受。”
>
>
李慎有些难堪。
>
>
彭文澍赶紧打圆场:“莫夫人,这也是李大人的一点心意,你就拿着吧,给莫小姐买些补品。”
>
>
莫夫人想了想,担心如果自己仍然是这么个态度,眼前这位年轻的钦差大人一怒之下不管自己的丈夫了也未可知,于是只得接过去:“多谢大人”
>
>
从莫主簿家出来,李慎在彭文澍的指引下来到上犹县县衙。那韩知县早就听到风声,知道自己此次凶多吉少,大冬天的,脱了上衣,背着荆条,跪在县衙门口,等待钦差大人治罪。
>
>
李慎详细问了经过,知道这韩知县虽然身为一县之父母官,可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作为,只知欺压百姓,还因为收受贿赂,弄了很多冤假错案出来,百姓们敢怒不敢言。
>
>
而彭文澍尽管对这位妻弟的所作所为很是看不惯,可惧怕岳丈家的势力,也不敢吭声。有时候韩知县实在太过分了,他也斥责几句,可很快就被夫人哭闹不休,说他彭文澍过河拆桥,做了大官就忘了她娘家的恩,弄得彭文澍不胜其烦,有口难辩。
>
>
这一次,他也想借钦差之手好好惩治一下这个不成气候的小舅子,顺便打压一下岳丈家的嚣张气焰。最好是李慎当场将小舅子革职查办押送京城,这样,自己就能在岳丈家扬眉吐气了。他知道,李慎身为钦差,是握有尚方宝剑的,处理一个七品知县,完全可以先斩后奏。更不用说这个知县早就够到被处理的资格了。
>
>
李慎并没有被韩知县这种看似诚恳的态度打动。叫人从从大牢里将被鞭打得遍体鳞伤的莫主簿扶出来,两方对质,当堂审问。
>
>
莫主簿终于盼来了青天大老爷,指点李慎的随从在自家地窖里找出了关于韩知县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的证据。
>
>
李慎经过仔细审问,韩知县触犯律法事实确凿,当场宣布撤除其上犹县知县之职,并押入囚车,等待回京交给皇帝发落。
>
>
又送莫主簿回家治疗,因为莫主簿已经被折磨得不成人样了,如果没有人搀扶,连站起来都困难。
>
>
上犹县的百姓们闻听罪大恶极的韩知县终于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