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4章 稳赚不亏谢阁老(1/2)

作者:打小我就疯
元末明初的时候。

小日子把村屯械斗,说成是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伐。

在战争中失败了的村痞无赖,就组织武士、商人、倭寇到大明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骚扰。

对此,洪武年间,朱元璋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下令实施自明朝开始的海禁政策。

目的就是为了遏制东南沿海倭寇的侵扰,并对小矮子闭绝贡路,实行更加严厉的海禁政策。

但是老朱的做法和明成祖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不影响对外贸易。

可老朱家的子子孙孙就不行了,倭寇屡禁不止,就开始了消极怠工。

海禁限制了外国商人前往本国通商,实际上真正受到打击的更多是本国对外的贸易及渔业。

海盗和走私商人的活动亦反而因为海禁而更加猖獗,对本国及其周边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弘治年间最大的走私犯,就是内阁大学士谢迁!

这也是朱厚照先看一眼谢迁的根本原因之一。

提出来逐步解除海禁的是李牧,但李牧一再强调,想开海禁就去搞定谢迁。

让谢迁的走私合法化,把谢迁家的商队全他娘的收编,变成国有资产,让谢家从中分取一定的红利。

李牧一再强调的就是发展水师。这个时候的大明朝水师,已经逐步落后世界了。

尤其是在刘大夏做了兵部尚书之后,烧毁了郑和宝船的所有设计图纸,以及航海图志,导致大明朝的彻底落后国外。

所以,必须赶在刘大夏烧毁所有图纸和图志之前,逐步开放海禁。

谢迁家做海上贸易,最大的原因是沿海的海禁,就是面子工程。

郑和下西洋,代表的是大明政府与海外诸国高层之间的往来,郑和带去了一些中国特产,如丝绸,茶叶。郑和带回来的,主要是一些海外观赏品和奢侈品,如象牙,琉璃。

大明王朝所谓的“海禁”,禁的是民间的海上往来,禁的是民间海上贸易,而没有禁止官方行动,这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谢迁神色复杂的看了一眼朱厚照,明白朱厚照那个眼神是什么意思。

可问题是,谢迁肯定是不能交出海运的。

他们老朱家以前给的钱太少了,光靠那点儿俸禄,根本就不能养家糊口。

思量再三,谢迁发现问题应该出在李牧的身上。

朱厚照没长这样的脑袋,他对海禁根本就是一窍不通。

唯一的解释就是,朱厚照一定听李牧说了什么,才会提出来开通海运的。

言官们一听说要解除海禁,立刻上蹿下跳,指责朱厚照违背祖制。

实则,骂朱厚照的全都不干净,谁家还没点儿上不得台面的小产业了?

弘治皇帝也是一阵心急,恨铁不成钢的看着朱厚照:傻儿子,谢迁干的什么勾当,你爹我不知道吗?可咱们老朱家给人多少,你自己心里没点儿逼数吗?这么多年,官人经商,当爹的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为何要在这个时候提出来呢?

弘治皇帝抬起手,就要拍桌子训斥朱厚照,却被谢迁抢先。

“陛下!”谢迁对着皇帝一躬身,“臣认为,此事可以从长计议。”

说完,扭头看看那些骂的意犹未尽的言官,眼神犀利阴冷。

吓得言官们像是王八一样一缩脖子,顿时雅雀无声了。

“于桥,海禁是祖制,太子他……”

“陛下,太子殿下这么说,肯定有他的道理。臣建议朝会后在进行商议。”

谢迁顿了顿,“不管是禁海,还是开放沿海,首先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倭寇为患。只要荡平了倭寇,随时可以开放沿海。”

“……”

弘治皇帝一时语塞,搞不明白谢迁是什么路数了:你丫干的什么勾当自己没点逼数吗?

朱厚照笑了,笑的得意洋洋:谢阁老,本太子就等这句话呢,你还不……

咳咳!

朱厚照正要开口,却被王恕给打断了。

王恕对着朱厚照轻轻摇摇头,然后对着皇帝一躬身,“陛下,臣也认为谢阁老说的对,臣附议!”

杨廷和不懂,没看明白怎么回事,但必须力挺自己的傻学生,“臣也附议!”

有了他们的带头,其余的官吏也全都一躬身,“臣等附议!”

朱厚照不理解,很不理解:好妹夫说了,只要干掉沿海的倭寇,搞定了谢迁,就可以开海禁,到时候大把大把的银子会流向大明,可为什么都不让我说话呢?

实际上,这也就是朱厚照提出来,换成别人,谢迁早就大鼻兜抽过去了。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老谢家人丁兴旺,几千口子的大家族,全靠海上走私养活呢,你想让老谢家的人全都饿死不成?

谢迁之所以没拒绝,也没同意,和李牧有直接关系。

李牧什么人,谢迁门儿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洪荒大神尊 超级修真弃少苏白夏浅语 斗战仙穹_ 霸道鬼夫缠上身 爱情公寓:开局回报诸葛大力 地狱开局:糙汉老公太粘人 萌宝当道:爹地,你被拉黑了 我在吞噬星空捡属性 剑尊 万界龙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