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竟如此下作
荣禧堂前,贾敏站在台阶上,抬手指着正要上前迈上台阶的三人,面如寒霜道:“站住!”
贾赦与贾政狠狠的一愣,脸上怒色随着看清贾敏快速的变化,带上一丝畏惧。贾珍更是不堪,直接后退两步。这位姑姑的厉害,贾珍是亲身体验过的。当年就因为嘴上占了点贾敏贴身丫鬟的便宜,被贾敏堵在门口骂了一顿,再三赔罪才被放过。
贾赦总归是老大,短暂的调整后,脸上露出尴尬的笑:“小妹一路辛苦了。”
贾政却板着脸,摆出哥哥的嘴脸:“小妹已经嫁入林家,怎么还好管贾家的事情?”
贾敏没搭理贾赦,而是凶狠的与贾政对视,抬手指着上面的匾额道:“辛苦二哥抬头看一眼,匾额上写的啥?”
贾政不用抬头都知道,荣禧堂的匾额上,写的自然是【荣禧堂】三个字。
口中默念【我非曹贼也】二十遍,总算是平息了心头的波澜。
一番话如利爪轻松的撕开了贾政的厚脸皮,一时间贾政恼羞成怒,正要发作时,抬眼看见贾敏已经在撸袖子,这才想起来,真动手结果注定是要挨一顿打。
飞快的说完,飞快的走人,似乎后面有几条狼狗在追。
“二房的王夫人经丧子之痛,病倒已经有几日了。贾府去辽东的商队回来了,赖二是被人抬回来的。具体的细节不详,想必不顺利。二爷的同窗李爷来过,留下几句话,说是二爷走的急,见了信已经迟了,没赶上亲自相送,抱怨二爷下次不可如此。”
“你二哥……对了,琏儿怎么还没回来?都过去这么些时候了。”贾母想到往昔的一些事情,主动转移话题。有些话,只能放在心里,没法对贾敏明说。
此番南下归来,贾琏充分认识到,行船固然舒服,但局限性很大。真有点着急的事情,还是要靠马来保证机动性。今后在京为官倒也罢了,一旦外放了,这时代的治安情况,出点事情骑马跑路,那可方便的多的多。
贾琏呆了呆,保持着见礼的动作,等贾政走远了才起身。
约莫两刻之后,情绪渐渐舒缓时,贾琏起身对贾母道:“祖母,姑母与表妹一路辛苦,早些安顿休息,免得伤了身子元气。孙儿去给珠大哥上一炷香。”
讲道理,以贾琏的地位,真的需要他亲自上阵,那肯定是无法挽回的局面了。
贾政把脸色沉了下来:“小妹有何见教?”
贾敏在旁听了自豪的对贾母道:“母亲,琏儿长大了,能护贾家门楣了!”
贾琏听这话不对劲,反问一句:“没碰那个,碰别的了?”
贾敏却没放过他的意思,开口嘲讽:“我的好大哥,这么些年还真是一点没变。家里但凡有点麻烦的事情,伱都往后躲。琏儿去忠顺王府讨公道,你做父亲的不为他担心,还在背后说风凉话,你怎么好意思来荣禧堂的?就不怕父亲的英魂晚上去找你么?”
李纨谢过后,贾琏不敢多留,毕竟孤儿寡母,瓜田李下。
以前专心科举,如今已经是进士,为安全早做准备,今后该将弓马捡起来了。
回到东跨院,桂香率众迎接,贾琏进了自己的老窝,梳洗更衣后,交代长随给一干家将带话,并给每家送银票五十两。此番南下,贾琏最真实的感受,有这群家将护着,天下大可去得。这帮家将真是太熟练了,沿途诸事,根本不用贾琏操心,全部办的妥妥当当。
与贾敏和黛玉告辞后,贾琏出了院子,直奔贾珠所在而去。
老人们则在心里暗暗撇嘴,这算的什么?当年姑奶奶当家那会,还有更劲爆的呢。
如果没有贾琏打上门去讨公道,今后的李纨和贾兰,在荣禧堂内,下人心里都看低一眼。
贾母一听这话,顿时也收起了不悦之色,两个儿子怎么说呢?贾政有点可惜了,贾赦已经被放弃治疗了。做母亲的怜子之情,最终也只能化作一声叹息。
老一辈的下人们还好点,许多后进门的下人,看见这一幕之后,总算是知道贾家姑奶奶的威名是怎么来的?三言两语的,竟给贾家三个顶门立户的男丁,说的不敢进荣禧堂。
贾琏这么一闹,外面的口风自然就变成了王府管家仗势欺人,贾家状元登门索命!
至于贾珠,自然也就没人去关心了,对于李纨和贾兰而言,贾珠的事情被无视是好事。
贾琏摆摆手:“不着急!”
贾母潸然泪下,众人见祖孙二人的天伦大戏,纷纷扭头抹泪不提。
当时正值贾珠丧事,二房那边一时顾不上,人给关在柴房里,半夜冷子兴一根腰带自我了断。周瑞夫妻俩,也各自吃了二十板子的家法,至今都还在养伤。头七刚过,贾珠便送走下葬了,真是迅雷不及掩耳。次日,赖二自辽东而回,带回来晴天霹雳。
正在躺椅上休息时,贾母跟前的鸳鸯来了,桂香领她进来,鸳鸯见礼后道:“老祖宗有话,二爷一路辛苦,且先休息两日,待养好精神,再摆接风宴。”
这都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