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伏在刘承耳边低声数语,片刻刘承大惊,连退两步,“娘娘?这可是真的?”
太后嘴角微扬,讽刺笑,“当然是真。”顿了顿,“你说,让那贱人知道了切,会是怎样的景?燕廷若在天有灵,会不会也不安稳呢?”
太后说完哈哈大笑,刘承眉头紧锁,突然有种感觉太后称帝并非真心,好似与某人斗气,那人或许是李贵妃,又或许是早己死去的先帝。
“程琳。”太后又厉声道来,“去告诉梁大人,把宋玉的命先留着,哀家还要去会会她的娘,宋玉这来,真是自投落网。”
这边刘承还在出神,但不管如何,太后称帝便是他刘氏出头之日,他趁机上前两步,“娘娘,臣这边切准备妥当,臣觉得,是该行动了,此事不能拖得太久,否则,那些燕党们又会借着此事闹腾了。”
“不错,哀家也迫不及待了。”太后甩衣袖,“谢玄那边况如何?”
程琳道,“刚收到消息,切顺利,谢玄正在回京城的中。”
“好。”太后负手而立,眉目挑“如此咱们该让皇帝退位了。”
福宁殿:
燕榕急急而入,无衣,天保,晨风,英武跟在他身后。
“去告诉你父亲,不管想什么办法,朕不准她有事。”
无衣点点头,“属下早己通知了父亲。”
燕榕又走入室,拿出个小盒子交到无衣手上,“给她服下。”
无衣接过,想说什么,终是没有张口,将盒子收入怀里,“属下定想法子递进去。”
燕榕颌首,知他办事稳当,好似松了口气,缓缓坐下,片刻,“朕要见她。”
无衣听了惊,掠衣摆跪了下来,“请皇上三,不要轻举妄动,成败在此举。”
晨风等人也是如此,燕榕目光微厉,紧握的双手微微颤抖着。
“禀皇上端王爷求见。”正在这时,小子的声音在外响起。
皇上目光敛,手挥,无衣等人起身,侯在侧。
端王急步而入。
“皇上,是否知道了李贵妃之死的真相?是不是与太后有关?今日宋玉此举是皇上授意……”
然而,见皇上神凝重,端王的话咽了回去。
“朕不知,朕也没有授意。”
端王惊,上次宋玉接案皇上也是这般表,似乎并不愿意调查李贵妃之事,这是为何?
“臣可以利用此事,再次拉笼朝中各臣,便是太后要起兵造反,也得掂量掂量。”
无衣在旁摇了摇头,“王爷,自古成王败寇,皇上没有兵权,又如何能抵挡太后的野心。”
端王听言神顿时暗淡下来,长叹声,“臣明白,如今臣也被廷的人监视着,臣拭着往白将军送消息,可每次都没有回音。”端王拳打在手上,“臣手无强兵,只能为皇上多争取些朝中大臣的支持,借着贵妃之事,让众臣看清,让天下百姓看清,刘氏篡的野心,便是立了七庙也将遗臭万年,臣也知,这些都无法阻止刘氏夺权,臣愧对皇上呀。”
端王说着,便下了泪跪在地上,燕榕赶紧扶起他,“王爷何须如此,这朝中多亏了王爷的支撑,才让太后有所顾及,也为朕赢得了时间,王爷放心,此仗,咱们不定会输。”
“嗯?”端王抬起头,泪眼朦胧。
端王离开后,燕榕又对英武交待番,英武怔,却也立即去办。
大理寺刑房,宋玉戴上脚手铐跪在则,在她正面坐着梁仁。
说起这位新上任的大理寺卿,他原本只是大理寺个五品推官,也办过几件案子,有点能力,只是他不投靠任何党派,没得到重用,太后为了拉笼中立党,便将他擢升为大理寺卿,连跃三级。
对于宋玉,他却知道,虽然宋玉在朝年,人缘不好,那几件案子,他还是颇为欣赏,今日这番拦驾,也让他大为震撼,自大燕开以来,有谁能有她那般勇气?
梁仁不免想到自己,当考取功名,为的是什么?他甚至还记得当年他写的那篇文章,为百姓申冤,匡扶正义。
他的父亲是名仵作,他从小跟在父亲身边与尸体,案子打交道,看县太爷审案,耳濡目染,立志要当名推官,他也如愿以常,只是身在官场,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他想做出成绩来,可是偏偏受到打压,排挤,他在大理寺打杂,根本没有什么查案的机会,更别说实现抱负,后来经过别人提点,贿赂寺正,他做了个推官的随从,在件案子中,这位推官判案有误,他多次提点无果,原是推官受了被告贿赂,他越诉告到寺正那里,当场被打了四十板子,若不是父亲托关系帮忙,说不定,还会被赶出官场,生无法再入仕途,结果是推官破案有功,升为提刑司。
后来,他又吃过几次亏,家人都骂他是木头疙瘩,终于他学“乖”了,不该说的绝不多嘴,不该手也不多问,如此这般混沌过日,不参加任何党斗,也无什么作为,十几年过去了,未想,高呈被降职,太后许他这么好的前程,若是以前,他定欣喜如狂,可如今,朝中形势,他也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