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是好不容易开发出来,技术也已经革新,苏辙和沈括怎么可能放弃?
耶律乙辛为人奸猾,这样的人才好谈利益,也更好拉拢。
能娶妻,还能搞科研,沈括的人生梦想几乎全部实现,他喜出望外:“子由,我就知道,跟着你没错的!”
苏辙拍拍沈括的肩膀:“好兄弟,以后的路还很长,我也需要你的助力!”
沈括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我坚信我俩来到大宋绝不是偶然,而是上天的安排。既如此,我们何不如轰轰烈烈干出一番大事业?”
苏辙提醒道:“明日,你沐浴更衣,把自己拾掇精神点,来家里拜见我爹!”
“那是当然!见未来岳父,我可不敢怠慢!”
沈括嘴甜,把苏洵老爷子是哄得心花怒放。
他和莫愁的婚事就这么筹备了起来。
除了文姬,还有柳媚娘,小蘋等一众女眷来帮忙。
婚事虽然急,但也事事完备。
高达亲自去了杭州,把沈括的父母亲人统统接到了京城。
而此时,苏辙早就安排了新的大宅子给沈括。
到了京城,沈家人完全想象不到沈括竟那般有出息。
苏辙一直奉行的韬光养晦之策,所以在京师一直很低调。
可是小妹成婚,他难得奢华了一回。
他说过,小妹出嫁,必定要准备十里红妆。
成婚头一晚,莫愁一个人进了父亲的卧房。
她打了热水给父亲暖脚按摩。
苏洵不禁感慨:“还是生女儿好!那两个混小子哪里能想到这些。”
莫愁通情达理:“爹,哥哥们都在为国家大事担心。这点小事当然是咱们女眷该做的。”
苏洵道:“你别给你两个哥哥打马虎眼。他们两个一个贪吃爱玩,一个成天不着家不知道在干什么。我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
莫愁干脆顺着父亲的话往下讲:“说来也是,这几年都是我和文姬嫂嫂在身边照顾您哩!”
忽的,苏洵伸手抚摸女儿的脑袋:“莫愁,嫁了人要管束自己的脾气。夫家毕竟不是娘家,很多事情你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不知,省心。”
莫愁安抚道:“爹,存中公务忙,家里的事都是我说了算。您放心,我嫁过去不会吃亏。他要是敢欺负我,哥哥们也不会轻饶!”
苏洵打趣道:“你两个哥哥要是这点用处都没有,我早把他们撵出苏家大门咯!”
莫愁忍不住笑起来。
她给父亲擦了脚,又开始给父亲按摩手臂和肩膀。
“爹,我和存中商量好了。三朝回门后,我就暂时住家里照顾您!”
苏洵表示反对:“那怎么行?你是新嫁妇,不在婆家侍候公婆,别人会说闲话的。”
“爹,沈家人都同意了,您担心做什么?您身体不好,女儿本该就床前侍奉,别人能说什么?”
苏洵握住莫愁的手:“我的女儿,真是辛苦你了。”
莫愁伏在父亲腿上,红了眼眶。
他们都清楚,彼此陪伴不了多长时间了。
人生就像一场路途,会遇见新生,也不断和亲近的人告别。
而现在又到了告别的时刻。
婚礼当日,许多高门贵族都来了,就连颍王也代表父亲莅临观礼。
那天,苏洵的气色也特别好,一大早就起了床,穿上了新衣,戴上了纶巾,在众人的搀扶端坐主位。
迎亲队伍吹吹打打上了门,身着新郎服的沈括高大英伟。
夫妇俩对着苏洵叩拜,苏洵笑得嘴都合不拢。
他想起了当年八娘出嫁的时候,也是这般热闹和隆重。
那时妻子还坐在自己身旁。
不由得,苏洵眼眶湿润了。
但今日是大喜日子,他不允许自己落泪。
可是莫愁上前一声声呼唤爹爹不肯离去之时,父女俩终究是泪如雨下。
迎亲队伍重新出发。
前边有开路的侍卫,其后是迎亲乐队,紧接着才是沈括坐在高头大马前,新娘的花轿紧随其后。
后边还有数不清的小厮、丫鬟,他们个个或捧着、或抬着大大小小的嫁妆箱子,足足绵延几百米长。
全京城的人都给惊动了,大家纷纷在街道两旁驻足观看,时不时发出感叹。
“老天爷,就是天子嫁妹出手也不过如此!”
“我听说新娘子不是苏家老太爷的亲生女儿。”
“这不是亲生都办得比亲生女儿还隆重,这新娘真让人羡慕!”
“谁说不是呢!”
众人的议论此起彼伏。
也因为这次婚事,苏家一下子成了汴京城中的新贵,人人都知晓苏家富可敌国。
另一边的江宁。
自从王雱被殴打之后,回到江宁就生了一场大病。
高烧不退,嘴里常常胡言乱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