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拓宽、整修古老运河与自然水道,商讨运河走向,测绘一切数据,以及实时反馈给中央政府等等。 延德九年因为叛乱的发生,工程稍微受到了一些影响,不过也不大,地方民兵的活跃限制了豪强叛军的活动范围,他们始终没能进犯到大运河工程区。 所以工程区的那些乌丸人和鲜卑人自然也没有逃跑的希望,整个工程保护的还是很好的。 叛乱平息之后,郭鹏手上又多了一批劳动力,这批劳动力被全部投入了大运河的工程之中。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为此,他专门设置了一个运河公署,任命南书房侍读诸葛瑾和庞统分别担任运河公署的正副负责人。 运河公署直接对他负责,由他负责协调处理一切,一切都要让他知道。 皇帝直接负责运河公署,可见皇帝对运河的重视程度,人们只当皇帝重视运河是为了沟通南北交通,以便于更好的控制南方,但是对于皇帝提出的什么气候严寒粮食减产之类的,群臣大多数认为这是笑谈。 粮食怎么会说减产就减产呢? 气候怎么会说变就变呢?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古已有之,所谓气候变迁,不过是无法确定的推测罢了。 尽管是皇帝,这种话依然不能让群臣信,大部分人都觉得皇帝在危言耸听,说这样的话肯定背后有更深刻的政治意义,哪怕是支持他的,也把这种事情视作政治投机。 并没有人相信小冰河和粮食减产的未来真的会到来。 随着魏帝国不断开发江南领土和推广江南屯垦,魏帝国每年的粮食产量还是在不断上涨的,丝毫看不到下降的趋势,就和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一样。 郭鹏就不知道该怎么让他们相信商朝时期黄河流域还能跑大象,到处都是热带树林,他们现在生活的地方还是猛兽的乐园。 要不然豫州的【豫】字为什么旁边有个大象呢? 而且晋代最高峰也就统治两千万多一点的人口,渡河南下以后对北方更是没有顾忌的资格和必要了。 和如今魏帝国直奔八千万的人口不是一个数量级别,双方要面对的局面完全不同。 有些事情没法儿说,但是真的到了粮食减产的时候,他们就知道厉害了。 而要真到了那个时候还没有准备,魏帝国就真的要面临大自然的降维打击了。 这种规模的人口,会死很多人的。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