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乐看来,这种与古代华夏象形文相似的篆文。
与其说是文字,还不如说是修真的“解码”更为准确。
每个篆文都有数种意思,连成字句后,通读下来更是犹如天书一般。
要想读懂,不仅需要悟性与天赋,还得卜卦推演,理出思绪,仔细琢磨才有所得。
比起地球的古代文字,还要复杂繁琐得多。
这样的参悟方式,一方面需要占卜问卦,一方面还需要猜测。
理解起来需要耗费无数时日,自然没有捷径与效率可言。
有些拿着秘笈,钻研四五年不解其意的大有人在,因此令众多弟子头疼不已。
若是不肯花费时日琢磨,那就只能前往教谕那儿寻求指点。
但这样一来,便需要看你是不是有足够的“机缘”了。
这也是修真秘笈选用篆文的原因,一方面深奥玄秘,一方面是文字里面蕴含天地至理,令人趋之若惊。
或许沾了上古传人的光,再加上对古文颇有研究,韩乐不过钻研了两三个月,推演起来就已经颇有心得。
韩岳遗留下来的那本修真入门篇,便被他琢磨得七七八八。
因此,眼下修为暂失的他,大可以靠帮人解读篆文,来换取灵石所需。
但单靠自身对篆文的理解,自然比不过这些当地土著。
他握住手中的玉佩,那正面上书写着“河图”二个古字,不禁面带微笑。
有了此物帮忙,那就有十足十的把握了!
抬头打量了一番天色,此刻已是郁郁清晨,雾气惭消。
韩乐缓缓站起,拍了拍满是尘埃的身子,把之前准备好的背囊挽起,便缓步走了出去。
他目前所居之处,是流云观从岩崖峭壁上挖掘出来的洞穴居府,方便上山寻求修行之人下榻栖身。
洞府外面,修建着一条岩石栈道,只有一米宽,沿途不设栏杆。
一尺之外就是千丈绝壁,幽深高绝,令人望之色变。
不过韩乐在这儿生活了三个月,对这些早已视若无睹。
只见他脚步从容,缓缓走过栈道,一路往前方亭台而去。
摩天崖是流云观的九险之一,一共有八峰十一座山涧,面积比拟地球的一座小县城。
放眼望去,上下纵横捭阖,庞大非常,连绵不绝。
在各峰的山岭交汇处,云蒸霞蔚,美丽夺目。
行到深处,前方出现一块平整光滑的数十丈巨石,被观中子弟称作“观真崖”。
每当旭日初升,流云观中的弟子,便会早早来到这儿,练气打坐,淬炼躯体。
从韩乐居住的眺望峰,来到观真崖,大约需要二十分钟路程。
等他施施然出现的时候,一众弟子早已做完当天的修行,行走于往返路上。
只有为数不多的弟子,聚集在一起谈论修行心得。
韩乐初来乍到,并没有熟人,因此也没有理会外人。
他自顾自挑选了一座平坦开阔的亭台,把一张自制的广告牌挂起。
然后铺开摊档,摆下笔墨纸砚,活像个街边摆摊占卜的人,静坐在那儿闭目养神。
没多久,一名身穿绸缎长衫的翩翩公子,颇为好奇的缓步走来,停在韩乐跟前。
他看了看有些丑陋的广告牌,又看了看身穿破旧劲衣的韩乐,不由好笑的指着地摊道:
“详细解读篆文,指导修真秘笈?”
“老兄,看你也没什么修为,一个落魄子弟也敢大言不惭?不会徒增笑话吧!哈哈...”
来人年纪二十一二岁,额角高悬,身材消瘦,一袭青色缎袍,看起来颇有风度。
但说话语气,却有点尖酸刻薄的意味。
不过,他的修为放在一众记名弟子之中,也算不俗。
目前已经凝炼真元,迈入筑基境三重天的第二重‘凝元’,堪比地球的通灵境后期。
而且看其气派,似乎颇有来历。
这一番气势十足的语言,并没有刻意降低音量。
附近奔走之人,不由得停下脚步,纷纷抬眼往来。
他的质疑,自然也有一番道理。
毕竟能够解读篆文的人,修为与见识方面也肯定不差。
倘若你自己都没有达到那一步,又怎么解读得出秘笈中的真意?
水井愈深,能够存储的水也就愈多,这是恒古不变的道理。
当然,倘若有人学贯古今,一辈子投入篆文的研究,那么也可能会有几分成就。
就像那些自知修真渺茫,又对篆文深感兴趣的人。
可这种人,首先衣食方面就无后顾之忧,而且肯全身心投入,穷尽白首才行。
但这种存在,可谓万中无一。
而韩乐看上去年纪轻轻,连凝聚真元都没有做到,还是一个落魄子弟,修为比他都不如,怎么令人信服?
这种行为在他们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