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七章 拔份儿(2/5)

作品:《国潮1980

玩过之后便可以把糖稀、糖盆儿一一吃掉。

当然,也得承认,三十年后,之所以糖画依旧能见到,吹糖人儿的已经很少见,这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卫生问题。

实际上就是当下,也有很多家长不愿意给孩子买糖人。

无非也是觉得这种玩意是艺人用嘴吹出来的,难免沾染吐沫星子,不干净。

好在宁卫民对此有先见之明,他推出一种改良新方式让顾客吹气,宗师傅负责指挥和捏。

这样一来不但卫生问题迎刃而解,顾客再不会因此产生抵触心理,反而还让人有了参与其中的体验式快乐。

要知道,在宗师傅的指挥下,能尽量保持吹气力道均匀的顾客,吹出来的造型才是最漂亮的。

这种竞赛式的成就感就更让这个项目显得有趣许多。

所以不但京城人都愿意买糖人儿了,甚至就连老外也成了兴奋的簇拥者。

一块一个的价钱,要说平日里都够买俩糖人了。

可在这儿,大家反倒都觉着值。

几乎人手一个猴拉稀或者是一头小糖牛。

这怪不怪?

说完了糖人儿,还得再说说面塑。

这门手艺,京城老百姓都称之为捏面人的。

要把江米磨成面,再把面和水揉软,用颜料调成五颜六色。

再通过艺人的巧手,捏成各种古装戏曲中的人物角色。

由于材料的可塑性强,捏塑工具多,制作时间也相对充裕。

面人成品后,要论精巧美观,是远超糖人和糖画的。

京城最有名的面人艺人共有两个流派,分别是“面人郎”和“面人汤”。

“面人郎”是海淀的,一直技不外传,走的都是民间艺术的路子。

“面人汤”是通州的,第二代传人汤子博却趟出了一条新路人家在1956年被工艺美院接纳,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从此这位老爷子不但开枝散叶,广收门徒。

也可以不虞生活之忧,安心创作,变成了潜心研究面塑艺术的学院派。

宁卫民请来在西配殿坐镇的这位面塑艺人姓董,而且还是位女性,她就是“汤子博工作室”当年面向全国招聘,首批选中的唯一学生。

因为喜欢面塑,她在这方面下过不少苦功,得了“面人汤”技法的真传,毕业后还留校当了教面塑的老师。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受过系统的美术训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国潮1980》 最新章节第七百八十七章 拔份儿,网址:https://xbqg888.com/302/302932/78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