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7章 献宝(3/3)

作者:锦瑟华年
重而厚,呈灰白色,提炼不纯,含有杂质较多,多见砂胎底,因瓷胎含铁量高,露胎处多现火石红色。大型器物多有接胎痕迹,表面可见,釉面不平,手摸有凹凸感。 元青花独具特色的青白色调和装饰纹样,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元青花是元朝政府倡导下在景德镇生产,以出口贸易为主的商品瓷,在符合蒙古和中亚细亚***地区的审美习俗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融入了汉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 从遗存器物的纹饰上看,它继承了唐宋时期流行的纹饰,如牡丹、莲纹、龙凤纹等,其中松竹梅纹和戏剧人物纹饰是元青花瓷的独创,画法颇受元代绘画的影响。从辅助纹饰上看,大多也是继承中原传统器物的纹饰。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造型大气而不失精致,其绘画风格豪放而富丽雄浑,与唐宋以来素瓷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从创始之初就站在中国青花瓷史上的顶峰,使今人为之感叹。 除了这只梅瓶外,另外一件则是大盘,绘的是穿花凤纹。 元青花大盘在造型上特点鲜明,胎体厚重,具有雄浑的气势。其口径均在40厘米以上,以45厘米左右的尺寸最为常见,最大口径近50厘米。 这件青花大盘,口径就在45厘米左右,品相保存得也相当完整,甚至是一点磕绊都没有的。 白高泽也是鉴定元青花的老行家了,自然是相当清楚的。 元青花的大盘,口沿都为折沿板式,分菱花口与圆口两种。 花口数量更多些,口沿波折有度,富于变化之美,风格与14世纪中东国家和地区人们使用的金、银、铜等金属器皿有相似之处。 受当时瓷器成型工艺与烧造技术的历史局限,元青花大盘的造型并非十分规整,而是略有变形,有的器口不是很圆,有的腹身也有些歪斜。 对比目前在市场上所见元青花大盘的赝品,貌似可鱼目混珠,但整体造型中规中矩,缺乏真品敦厚朴拙之美;口沿、圈足等转折处线条生硬死板,没有真品流畅自然的神韵。 夏宇拿出的这支大盘,则是完全符合元青花的标准。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
华娱之2000 我的手办有生命 大武侠传 大唐风华路 科技戮仙 寻龙璧 美女总裁的护花保镖 不完美爱人 重生之丧尸之体 逍遥小神棍(都市逍遥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