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李礼还是李景都心中留了一手,不过由于李景的军中弓箭手的数量并不多,所以虽然齐军的骑兵没有占到一丝的便宜,不过依旧可以来去自如,可是负责进攻齐军阵地的禁军骑兵了就没有那么的轻松了,冒着络绎不绝的箭羽,堵在轻骑兵面前的重步兵形成了一到十分厚重的屏障,如果李景的轻骑兵冲过去恐怕能够活着出来的人也不会有太多,所以这种没有意义的拼命的方案并没有被李景所采取,前者十分果断的将轻骑兵撤了回来,不过遭到了齐军骑兵的堵截,死伤惨重!战事进去了焦灼的阶段。
不过李景已经没了心思去考虑如何将自己的轻骑兵从齐军的堵截之中解救出来。因为眨眼间的功夫,担当先锋的重骑兵已经和齐军碰上了,身披重甲的重骑兵唯一的移动依靠便是自己身下的这个搭档,也就是说重骑兵的骑兵只要已落地,如果不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将自己的佩剑拔出来的话,自己也就只有任人宰割的机会,这里是战场没有任何所谓的骑士精神的存在,同样的没有一个神明会去可怜其中的任何一人。包括李景本身。不过由于李景的身份,处在最前线的进攻自然不会让他亲自上阵,不过即便是如此,李景也能够感受得到,来自战场沙盘之中留传出来的满满的寒意。
齐军以步卒和轻骑兵居多,所以更快拥有绝对冲击力的重骑兵便在李礼的齐军大阵之中。很多齐军的士卒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势不可挡的禁军士卒骑着高头大马将自己狠狠的撞飞,口吐鲜血。不过负责冲锋陷阵的重骑兵即便是如此也忘记了他们最为有效的克制天敌,那就是来自齐军之中的重弩手,这些手持这重弩的弩兵可以说是齐军之中的一个特色,几乎所有的弩手都配备了能够穿破铠甲的破甲锥,以至于一箭便能够收掉一名重骑兵的性命。所以在遭到齐军沉重的打击之后,即便是重骑兵被步卒团团围住也是一种十分危险的情况,要知道,即便是一个人也不可能把自己全身上下都配备铠甲更何况是一匹更为高大的战马,而且在弩兵的压制之下,一时间重骑兵便陷入了步卒的包围之中,不过好在就在这个时候,最后一波禁军士卒即使的冲了上来,替重骑兵重新开出了一条道路让重骑兵及时的脱身。
虽然齐军的弩兵给李景的重骑兵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损失,但是好在由于弩器的操作十分的繁琐,尤其是在上箭,的这个过程十分考验一个人操作的能力,所以齐军的射速并不快,这也是为什么李景没有大力发展弩兵的原因。
而且弩兵虽然对于一个人的要求并不高,而且射箭的力度也是十分的惊人,但是作为一种压制兵器,这对于李景来说并不合适。可能弓箭在面对弩箭的同时各有千秋,不过李景还是更加的看好弓箭的发展。为此李景曾经重金征召林中的猎人或是山中的野人和少数民族擅长弓箭的人加入进来,而且切换键人家李景也喜欢射箭呢?
一时间整个战场喊杀生震天响,禁军的士卒冒着弩兵的箭雨在躲过一层有一层的轰击之后,终于来到了齐军的弓箭阵地,可是即便如此也仅仅只有少数,二更多的人在与齐军的厮杀过程之中丧失了性命!
“此刻无论是谁都不愿意放弃,尤其是对于李景来说这是重骑兵付出了半数的代价打开的通路,无论如何也要让齐军任何人会吧心思放在这个人的身上付出沉重的代价。”
一些士兵已经杀红了眼,可是依旧被十分轻松的探囊取首级,轰的一声倒在了地上确没有任何人的关心或者说分心,因为此战决定着他们自己的命运,或是封侯拜相,或是名垂青史,然而更多的人恐怕没有人能够记住他们的名字。
大魏绍定二年的某一天,李景在上完朝之后,独自一个人来到了御书房,屏退了殿内的所有太监之后,拿起了放在自己桌子之上的刚刚从翰林院送来的手稿。关于先帝的事迹尽数的记录在其中,一直到自己登基为止。值得庆幸的是最后成功的人是自己,阳翟重新改名为了司马阳,对于司马家族李景心中除了感激之外同样的对司马阳也开始有了戒心,这大概是一个统治者最该有的一项特性,不过司马阳似乎也知道自己的处境,对于李景对其的封赏全部拒绝了,仅保留了自己该有的爵位,自己自己儿子的看重。当然的,李景的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出生的那一刻便成为仅次于自己最为尊贵的人,恐怕李景自己的心中也是有些妒忌。河北军被尽数调往了燕山防线,以朝廷都督府直接任命管理,河北划分为两部分,以西并入河西,以东依旧保留河北。同时河西军也得到了发展和扩大,对燕国的战争也是一触即发,不过这个时候,自己更应该关心的是另外一个老朋友的到来。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