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眼龙和李大嘴两人奉了少帮主的命,
去往玄武湖畔的李府,
给李云卿送一个关乎李家存亡的口信,
必须送到,
因为李云卿现在已经是少帮主的老丈人了,
急匆匆的去,
却又是急匆匆的回来了,
“少帮主,少帮主,李家,李家,咳咳咳咳!”
独眼龙跑的上气不接下气,
倒是李大嘴还有些力气能够说话,却是说了一半就被急促的咳嗽打断了。
“慢慢说,李家怎么?”
这是要出事的节奏,
闫博看到独眼龙和李大嘴两人如此风风火火的赶回,
就知道事情出变数了。
“李家被抄家了!”
“什么?你再说一遍!”钱文迪腾地一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怀疑自己听错了。
“我同龙哥下了船,没敢耽误,一路赶往李府,
可是当我们赶到李府的时候,
却发现李府的大门已经是被一群身穿云锦官服的人包围,
一个看着像是他们头领的人带着两个面白无须的男子进了李府,
其中一人就是那个揭走了那张传单的人!”
导过气来的李大嘴才算是把刚刚自己看到的那一幕完整的说了出来。
“云锦官服?
面白无须?”
钱文迪眼珠飞转,心中也是明了,
“这是锦衣卫和东厂的人,
他们怎么会一起出现在金陵?
莫非说是那人来了?
不可能啊!”
简单做个科普,
锦衣卫,皇帝的侍卫机构。
前身为太祖朱元璋时所设御用拱卫司。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设大内亲军都督府,十五年设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
东厂则是由永乐皇帝发明的特务机构,由宦官组成,查百官,收民声。
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少由太监担任,属于外臣。
而东厂首领是宦官,即内臣。
在永乐皇帝刚设立东厂的初期,东厂同锦衣卫可谓是平起平坐,
由于东厂厂主与皇帝的关系密切,又身处皇宫大内,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
锦衣卫向皇帝报告要具疏上奏,东厂可口头直达;
皇帝还赋予东厂督主以监督锦衣卫人员的权力。
东厂和锦衣卫的关系,逐渐由平级变成了上下级关系。
现在是永乐二年,东厂根基未稳,同锦衣卫还是一个平行关系,
既然负责皇帝保卫工作的锦衣卫和皇帝眼耳般的东厂的人都到了金陵,
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永乐皇帝也在这金陵之中。
钱文迪心中暗自思量“不可能啊!
自己逃离北京的时候,永乐皇帝可是千真万确在那北京皇宫之中,
虽然已经过了月余,也没有理由此刻来到金陵,
那么锦衣卫和东厂同时出现,
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
正当钱文迪心神不宁的在飞速的运转着脑筋的时候,独眼龙开口说话了,
“锦衣卫我知道,可是东厂是干啥的啊?军师你讲一下呗!”
难怪独眼龙发问,
锦衣卫可是明太祖朱元璋所设,
锦衣卫指挥使第一人毛骧,打造了胡惟庸死后的牵连大案,
虽然最后把自己也牵连进去陪葬了,却也是名声赫赫,
所以独眼龙对于锦衣卫是多少了解一些的,
但是对于东厂却是十分陌生,
因为永乐皇帝设立东厂本来就是一个特务机构,
本来就是极少人才有资格知道的秘密机构,
独眼龙这个海盗没有听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可是钱文迪却是极少知道东厂内幕的人其中一个,
甚至是永乐皇帝为什么设立东厂,
钱文迪自问也没几个人比他清楚的,
却是不能说。
“东厂就是一群阉人,负责打听些小道消息的小人!”
闫博倒是对于锦衣卫和东厂的事情多少知道点,
虽然闫博不上学,但是并不代表他不读书,
什么**子啊,一路向东什么的书也看过不少,
这锦衣卫和东厂为什么会这么快就抄了李家了呢?
“钱文迪,你说说看你的看法!”
“少帮主,据我推测,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东厂和锦衣卫在共同执行一项任务,路过金陵,顺手抄了李家,
第二种可能就是永乐那老家伙早就准备好抄家,只不过一直没有机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