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在桥梁的那一头,在网络世界中,林磊那曾经进去的意识并没有消失?
“二心二用”,想到这里,林磊迫不及待的将自己意识一分为二,再一次的进入了网络。
在网络世界,在桥梁的另一头,果然有一个“人”站在那里。
这个“人”就是林磊用数字创造出来的存在,“天雷”并没有使“他”烟消云散。
“他”就站大河岸边,一条直直升入了无限空间的能量流连接到了“他”的身后,“他”马上有意识到这条能量流连接着的,就是“他”那网络之外的现实存在。
而此时的“他”,就是那连接网络世界的一个“终端”。
“他”又用数字模仿着岸边林立的“码头”创造了一个新“码头”,于是“他”和整个网络世界之间的联系也就通过这个新“码头”建立起来了。
同时,“他”还感应到,由于“他”在整个网络中的特殊存在,又于“他”自诞生起就有着一些与众不同的能力,“他”还可以不通过“码头”直接进入大河里畅游,直接畅游于整个网络世界。
再次进入这个世界后,“他”又看到有无数的光芒蜿蜒于整个世界中,看到有无数的“天劫”降临到相应的“码头”上,看到有无数的“天雷”打击到“码头”上。
“天雷”过处,“码头”立刻烟消云散,不过,在这个世界中,在这些“码头”遭遇“天劫”消失的同时,却还有着无数的“码头”被生成出来。
就象是在同一时刻里既有着无数人上网又有着无数人下线一样。
有人上网了,就会有一个“终端”在大河岸边生成,然后这个“终端”通过一定的方式建立起“码头”(也就是进入邮箱或网站,与整个网络世界形成沟通)。
既然有人上网,那么上了网的人就不可能长时间的、不间断的流连于网络世界,于是下线离开网络世界也是必然的了。
下线了,“天劫”降临,“码头”飞灰烟灭。
果然,只要“他”不将意识收回,“天劫”就没有降临到“他”新创建的这个“码头”上。
“应该是这样的了”想到这里,林磊记起了方毅上网时用的一个邮箱名——“小方”。
心念一动,“他”马上就在河岸边林立的“码头”中找到了一个叫“小方”的码头。
“小方”这时候在线。
通过最新创建的“码头”,“他”找上了“小方”。
不过,这回“他”并没能直接的进入到“小方”这个“码头”里,也无法看到“小方”这个“码头”上放着的大批数据。
“到底是高手呀”在林磊心目中,方毅就是一个电脑高手“竟然进不了,他一定用了一种其他人所没有的‘防火墙’”。
在“小方”这个“码头”旁,还连着无数个性质相同的同类型“码头”,林磊就近又试了一个叫“叶子”的“码头”,还是进不了。
他在这附近连续的尝试了数十个“码头”,却仍是失败了。
接着他又尝试着进入一些网站。
他很顺畅的进入了所有网站的首页,却在那些需要输入密码的特殊栏目中遭到了拒绝而不能近入,完全没有了昨晚上那种在所有“码头”里畅通无阻的感受。
这时候他象一个普通的网民,既无法把这个世界里的数据包放大宏观,又不能把数据包缩小微观。
也就是说“码头”在他的眼里,已不再是一个个按一定顺序排列的的数字,而是一些蒙上了一层阴影、戴上了一层面纱的神秘数据。
而揭开那层神秘面纱的工具,也就是这些“码头”的拥有者所掌握的密码。
没有了“微观”和“宏观”的能力,看不透数字之间的排列顺序,他就无法从“顺序”中找到其留存的规律,无法解析出它们所包含的思想,以及它们所要表达的信息。
为什么会这样呢?
之所以有这一切发生,就是因为他在进入这个网络世界之后创建了一个新的“码头”。
他再一次的离开了网络,果然在半离半开之间,在他的意识就要离开网络之前,“天劫”又降临了。
炽烈的“天雷”轰击在“码头”上,他那进入之后新建的“码头”也随着化成了一个个单纯的数字,逐渐的融入了整个数字空间中。
再次回到网络世界,人形的“他”还是站在那大河边上。
这一回,“他”没有创建“码头”,却直接用“人”形本体找到了邮箱“叶子”。
把“视”角稍微放大、宏观了一些,“叶子”这个码头也就成了一个个排列有序的数字,从这些个数字的规律中,“他”读出了“叶子”留存下来思想和信息。
这时候在整个网络之中,“他”看不到一个“天劫”,整个世界就宛如一湾死寂的潭水。
“他”离开网络之后马上又进入。
进入后“他”又创建了一个新“码头”,果然“天劫”又出现在“他”的视线之内。
看着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