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秦泰等人被吏部的人半劝半赶地离开了京城。顶点m.23us.更新最快秦泰不像一些新中进士的,手里有点钱。秦泰本来的打算是在京城,等张居正的消息。一旦隆庆皇帝也就是原来的裕王想起了秦泰,或者说是张居正说服了隆庆皇帝的话,秦泰就可以马上走马上任。秦泰这次想好了,就算当不成刑部的官员,当一个吏部的官员也好,再不济当一个工部的官员。真的不能留在中央部门的话,下放到一个县当知县也可以,当一个府的同知也好。可是事情没有秦泰想象的这么简单,秦泰破案是高手,对于政治可以说是门外汉。不要说张居正和谭纶不会全心全意帮他说话,就算说了隆庆皇帝会听吗?隆庆皇帝也担心秦泰会像比他父皇一样将来逼自己,更担心因为秦泰的事情背上一个不孝的罪名。再说了大太监陈洪早就恨死了秦泰,要不是因为秦泰的话,太监的势力不会快速下滑。要是隆庆皇帝有一点点的杀心的话,秦泰早就被陈洪秘密处理了。相比之下秦泰和徐阶之间的恩仇就深多了,不但是父子两代的恩怨,更是两个人的政见不和。秦泰不但破坏了徐阶好多的秘密计划,更实在无意之中查到了一些徐阶的罪证。当初权势滔天的严嵩父子就是被秦泰揭发的,贪污案导致严嵩集团内部分裂,通倭案使大家知道了严世蕃的丑行。平定倭寇,不但使秦泰在南方名声大振,而且彻底将严世蕃推上了断头台。随着严世蕃被处斩,年老的严嵩失去嘉靖皇帝朱厚的信任,这才有了徐阶出头的机会。但是徐阶绝对不会感激秦泰,没有秦泰闹事的话,徐阶也有机会控制严嵩父子。要是没有秦泰的话,徐阶得到的利益会更多更好。不管是因为两家人的恩怨,还是自己的利益,更为了将来不会被秦泰查出什么,所以徐阶准备对付秦泰。徐阶不但是内阁首辅,更是吏部尚书,管着全国所有六品以下的官员。他就利用这个权利,下令京城所有没有实际职务的官员分批回家等消息。而且把秦泰一家人的名字写在了第一批名单之中,就算给大家知道了也没有敢说什么。
刚离开京城,总跟在秦泰身边的小灵子就有点情绪激动。为了避免小灵子冲动行为,更是为了小灵子的未来,秦泰和展小小还有老酒鬼师爷商量决定,准备不让小灵子一起回老家。秦泰也舍不得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弟弟,但是为了小灵子的前途,为了小灵子的未来,秦泰准备暂时地和小灵子分开。秦泰亲自找小灵子谈话,把心里的话毫无保留地说了出来。秦泰早就首辅,高拱是内阁次辅外加当今皇帝的老师,他们是一对冤家。新任的工部尚书张居正是徐阶的弟子,也是隆庆皇帝的侍读,也是大家最为看好的未来内阁首辅接班人。大家都说徐阶之后是高拱,高拱老了之后内阁首辅一定是张居正的。和张居正有一拼的就是谭纶,他不但是高拱的得意弟子,也是隆庆皇帝的侍读。早在多年前谭纶就和张居正就有一时瑜亮之说,当年他们都想拉拢秦泰,但是谁也没有成功。不过两个人都和秦泰私交不错,明里暗里帮了秦泰不少的忙。当时京城的官员和老百姓都知道这一点,并流传着一种说法。说徐阶和高拱在抢婆婆的位子,张居正和谭纶在抢媳妇的位子。所谓的婆婆就是内阁首辅,媳妇就是内阁阁员,也就是未来的内阁首辅。
徐阶不但自己壮大,也在为得意弟子张居正打算,他希望张居正去户部或者是吏部。因为户部是徐阶的大本营,徐阶在户部一呆就是十多年,有很深厚的基础。至于吏部原来是严嵩的大本营,但是徐阶担任内阁首辅后,兼任吏部尚书。在大换血的同时,也安排了大批亲信进入吏部。所以户部和吏部都是徐阶的后花园,张居正不但可以安心工作,更可以快速壮大。可是张居正认为去工部最好,因为那里是严世蕃的大本营,也是朝廷最花钱的部门。只要管理好了工部,不但可以树立威信,而且更可以为朝廷省钱。他想靠自己的本事,得到皇帝和大臣们的尊敬和支持。谭纶也不希望去左都御史或者礼部,因为当时战乱已经渐渐过去,兵部的工作就是善后问题。所以谭纶希望出任兵部侍郎,负责善后问题。这个工作并不好当,不但得罪人更是吃力不讨好。但是也是最能表现一个人的能力的工作,也是树立起自己良好形象的机会。在谭纶和高拱的努力下,谭纶以正三品兵部侍郎,外加五省巡按衔处理东南战后善后事务。谭纶马上想到了秦泰,秦泰在江南的声望不小,只要秦泰支持的话,谭纶的工作就会顺利不少。但是秦泰的启用不由谭纶说了算,再说隆庆皇帝陈洪徐阶高拱等人都不会答应。所以谭纶想了这么一个办法,向秦泰借用马三刀。一旦马三刀出现了,江南的老百姓以为秦泰来了,就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再说了马三刀是一个最好的刽子手,将来一旦有军官或者士兵违反军纪的话,马三刀可以为谭纶杀人立威。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