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泰越来越觉得这个江口盟誓的重要性,可能涉及到一些相当重要的人或者事情,不然的话不会这么隆重其事。顶点m.23us.更新最快
展小小后来翻译出来的东西十分古怪,好像是一批批的物资。秦泰和展小小同时想到了这一点,这会不会就是一次次的偷运物资的数目和品种?可是每一笔的数量之后的通或者不通是什么意思?展小小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解方式,因为这些物资是通过江口海运去倭寇大本营的。海面上的风浪很大,会不会发生了一些事故。那些后来写有不通的物资会不会是没有运送到目的地,路上沉没在了海里?秦泰也觉得有一定的道理。
张敬在大事记里写道,因为发生了意外,导致张勇不得不承受处罚。张勇不接受,想出了一个杀人灭口的计划。当张敬得知张勇利用自己的名义,骗出四个倭人同胞,再利用大明士兵指认他们是奸细。作为南京镇守太监的张勇,名正言顺的杀了这几个倭寇。张勇和大本营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甚至于开始相互指责对方。为了稳定已有的局面,为了监视张勇,时时刻刻提醒张勇,大本营通过内线调张敬去南京当张勇名义上的助手。实际上是一步步接手张勇的地盘和手上的权利。张勇却用两吨黄金,一大批的枪炮翻过来威胁大本营。原来张勇在运送这批重要物资的时候动了手脚,怪不得这批货会在路上发生意外。
秦泰突然眼睛一亮,江口盟约会不会说的就是这些东西。两吨黄金是什么概念?在中国古代黄金是最贵重的通用货币。按照当时计量衡,一吨就是二千斤,一斤就是十六两,一两就是十钱,一钱就是十厘,一厘就是十分。一两黄金等于八十两白银,也就是一个五品知府一年的俸禄。一般的老:大人,您怎么了?是不是发现了什么重要问题。
秦泰指着一张翻译上的文字说:我们都想错了。你看这里又提到了‘十九全人’立盟誓。你想想,如果说十九个人立誓,为什么要强调是‘全人’呢?这个‘全’字,一定有什么特殊含义。我刚刚想到一点,张敬和张勇都是太监,也就是说他们不是正常的男人,不是一个‘全人’。这么说起来‘十九全人’就不是十九个人,而是十八个正常男人和两个太监。两个太监合算一个‘全人’才对。这么说起来这个盟约之中还有一个人活着。这个人可能是见财起意杀了同伙,也有可能是为自己人报仇。但是无论怎么样,这个活着的人最有可能是就凶手。也就是我们要找的对手,这件事情的幕后主持人。
展小小也觉得有道理,她说:这么说起来,这个人不但从头到尾参与了这件案子,更是知道所有的细节。可是这个人是谁?张敬难道也没有注意到他吗?这么一个重要的人,张敬怎么会不认识他?要是张敬认识这个人的话,这个人怎么能操控张敬?张敬怎么能一点也不防备他呢?难懂这个人会变脸?能够让身边的人认不出自己吗?
秦泰也想着这个问题,但是马上有了一个更大胆的猜测。他说:小小,如果要隐瞒自己的身份,混在我们中间,你觉得扮成什么人最不能被大家注意?
展小小仔细想了一想说:士兵,一个普通士兵。不对,士兵之间认识,一个新面容的士兵一定会引起大家的注意。那就是马车的车夫,或者是提行李的脚夫。这种人大多数都是临时找来的,没有人注意。
秦泰接着说:对,扮成身边一个不起眼又不多少人认识的人,就能混过去。但是张敬是一个太监,他身边的人不是自己的亲信,就是卫士,一个外人怎么能混进去呢?所以这个人只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混在倭寇之中,扮成水手或者船老大。因为他们经常戴着一个斗笠,可以把自己的样子挡住。第二种情况就是扮成太监或者卫士,必须是张敬熟悉的人。一个张敬从来不怀疑,从来不去起戒心的人。
就在秦泰和展小小分析案情的时候,昆山军营的马明突然发生了意外。马明和邓同邓辉同时受到刺客的袭击。马明因为当过大力太监,身上的功夫也不错,这才躲过了刺客的追杀。马明从刺客的手法和行动规律判断出对方是倭寇,而且是倭寇中的专门刺杀敌方首领的忍者。马明直到忍者不但本领高强,更是一个个一直坚定地杀手。从来没有人从忍者口中知道过秘密,更有一些忍者根本不会说话。马明就痛下杀手,亲手将这个前来刺杀自己的忍者给杀了。
等马明收拾完这个花样繁多的忍者之后,赶到军营的审讯室的时候,邓同已经断气,邓辉最后吐出一句记录官之后,也就咽了气。
马明翻看了所有昆山军营的记录官的卷宗,没有发现什么不一样。记录官都是监军太监的亲信,这些年来的昆山军营的记录官,都是马明的几个干儿子在干的,他们的忠心和信任度马明一点也不怀疑。马明把目光放在了过去的记录官身上。虽然时隔多年,有一些资料已经遗失或者销毁了,但是马明依然从一大堆的废旧资料里找到了一些有用的线索。
马明拿着手上的这份卷宗,越看越不是一个滋味。这个记录官是张敬来昆山军营之后临时请来帮忙的,并不属于真正的记录官。据说是因为当时前任记录官携款私逃,张敬只好请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