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章 儒墨论战(2/2)

作者:东皇太一
萌生了想要与那名墨家钜子论战一番的想法,于是孟轲便慨然上书,结果最终得到了齐王蒂法的接见,最终迎来了这次论战的机会!

孟子与钜子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你们两个家伙,不远千里来到齐国,到底能够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呢?

意思直白得不能再直白了。

只谈有利或者没有利,但却丝毫不谈仁义,在孟轲看来,这必然不能使得国家长久!

孟轲从座位上起身,环视四周,迎着诸人期待的目光,露出了无比自信的神情道:“君上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君上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国君为什么要谈论利益呢?只需要谈论仁义就行了。君上说“有什么能有利于我们国家的”,大夫说“有什么能有利于我们家族的”,官员和平民则说“有什么对我这个人有利的”,国家上下都在谈论利益,那么这个国家就要彻底完蛋了!

正当孟轲铆足了劲,想要用这样的危言来震慑人们,然后再徐徐图之,将天下尽归于仁义的理想社会局面和盘托出时,却冷不防被一个清澈的少女声音打断了!

“宋襄公行仁义,如今尸骨已灰飞烟灭矣。”墨莹轻轻驳斥道,论战台上骤然哄笑出声,而孟轲也变得尴尬至极,悻悻地望着那些开怀大笑的家伙们,心中不住地默念着“有辱斯文”。

宋襄公乃是三百年前的一位国君,讲究“仁义”,不攻击未完全渡河的敌人,不攻击没有列好阵的敌人,最终因为自己迂腐而断送性命,也给儒家的所秉持的仁义添加了笑柄。

事实上,宋襄公所谓的仁义,和儒家学派讲究的仁义,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而墨莹只不过是借此端倪来轻轻挑拨孟轲,颇有试探孟轲是否有长者之风的意味。

然而,孟轲并不会被墨莹这种诡辩给打断思路,反而因此变得更为兴奋起来,脸上露出了红润的光泽,这是平日在稷下学宫给弟子们讲学时所达不到的状态。

“此仁义非彼仁义也!”

孟轲骤然反驳道,那些哄笑的人也慢慢平静下来,露出了认真倾听的神情。

“君上如施仁义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他国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君上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是也!”

国君您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其他国家的军队了。那些发动战争的执政者剥夺了他们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使他们不能够深耕细作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东离西散。他们使老百姓陷入深渊之中,国君您去征伐他们,有谁来和您抵抗呢?所以说:“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辞,让在座的各位不由得击节赞叹,更有数人拍案而起,高声为孟轲喝彩——

“好一个仁者无敌!”

“仁义乃大道所居也!”

......

伴随着激烈的讨论声,钜子墨莹也不由得微微动容。尽管这套说辞提醒国君要实行仁政,那推行仁政的动机,在墨家学派看来却有些刺耳!

孟轲这一论点的论证逻辑其实很简单——

实行仁政的国君可以得到百姓拥护,实行暴政的国君得不到百姓拥护,得到百姓拥护的国君去攻打得不到百姓拥护的国君,必然能够获得胜利的结果。

表面上是让国君推行仁义,本质上却是教唆国君以仁义为手段笼络人心,将国家化为“仁者无敌”的强大战争机器,并借此来对其他诸侯国发动侵略!

当墨莹想通其中之关节时,场上的观众已经纷纷将目光投射到这名明眸善睐、仪静体闲的少女身上——

“以仁义之名征他国,乃使壮者亡于战乱,此为仁义耶?”

你打着仁义的旗号,带着“仁者无敌”的士兵去攻伐其他诸侯国,使得那些本来应该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的身强力壮的人纷纷战死,这样的行为也能叫做仁义吗?

话音刚落,整个论战台便陷入了死寂当中!

众人纷纷将视线投到孟轲身上,孟轲迎着众人无声的问责,脸色微微变了变,仿佛是被抓到了致命的软肋一般!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
我忆兽血沸腾 重生之星际未来 命中注定:盛宠妖娆 九狼图 周姿江景程栀子欢 重生空间之全能军嫂 仙路慢慢 武道医王 贞观攻略 抽奖修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