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确实不可能自然出现飞在天上的飞艇,但却可以被发明出来——而其“罪魁祸首”自然就是崇尚学术证明和科技进步的齐国——
“欢迎墨家学术代表团莅临本校!”
齐王蒂法站在稷下学宫那气派的大门前,张开双手,做出欢迎的动作。他的身后则是列国来巡游考察的名士,以及稷下学宫的全体师生。
齐王蒂法的面前是一个巨大的广场,上面雕刻着一副巨大的地图,这幅地图对于列国名士而言,无疑是略微陌生的,他们只能从黄河、长江的流向,还有那各大山脉的趋势,看出大致的端倪,勉强认出来地图的一部分是各大战国的形势而已——但如果让天选者看到这幅地图,那么立刻会将其认出来——
这便是两千多年之后的天朝地图!
当然了,这幅地图既包括了天朝的疆域,更包含了北至西伯利亚,东至霓虹四岛,南至东南亚诸岛,西至里海地区的广大区域,如果将这块广袤区域放置在地图之内的话,诸国所争夺的中原地区只占很小的一块罢了——如果不是同为天选者的话,恐怕根本没有办法来理解这幅地图的真实含义吧!
齐王蒂法的野心,不仅仅局限在这中原一寓,更是放眼于以中原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开来的宏大范围!
将来不仅要将东亚尽数征服,甚至要远至欧洲、美洲和非洲,让天朝屹立于世界之巅!
在齐王蒂法的心中,只不过是将这个时代当成一个模拟游戏罢了,虽然他也有命运卡牌系统,但对于他而言,这些卡牌没有任何的用处——一个惊世绝艳的天才,又怎么会被历史轨迹所限制呢!
然而,纵然是如此高傲的齐王蒂法,在面对墨家由钜子墨羽所率领的代表团来访问时,也毕恭毕敬地向各位行礼以示尊敬。
由于数百年之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家学派因此而凋零,这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次巨大的损失。虽然蒂法身为后世的中美混血儿,体内甚至流淌的八分之一的欧洲贵族血脉,但其内心的精神传承,却依旧来自于古代的中国。
原先齐王蒂法对墨家的认识,仅仅只局限于“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这些概括性的东西,但当他在稷下学宫了解详细之后,才知道墨家曾经乃是和儒家并列的辉煌一时的学派!
在战国时代刚刚开始的时候,墨家学派便已经影响深渊,甚至与孔孟学派并称显学。它的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提倡“兼以易别”,尖锐地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并要求建立一个所有人都“兼相爱,交相利”大同社会,这样的无社会等级观念的学派自然会受到贫苦大众的欢迎,同时也受到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厌恶,这也是在汉武帝时期最终凋零的原因。
比起儒家学派宣扬虚无缥缈的仁义道德,用陈腐的礼仪作为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墨家则提出了一个与儒家学派割裂开来的判断体系——三表。所谓的三表,是由墨子提出的用于检验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一共有三条:
一,“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即以历史记载的古代圣王的历史经验为依据。
二,“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即以众人的感觉经验为依据。
三,“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即以政治实践的结果是否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依据。
这三条标准仿佛是一面向儒家宣战的旗帜一般,与其形成鲜明的对立——
你宣扬仁义,我就宣扬利弊!
除了这一点之外,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还有另外一个本质的区别——儒家学派倡导“君子远庖厨”,或者是“圣人不务农耕”,提出圣人和普通人各司其职,那些圣人就只负责统筹规划,至于具体的耕种、打猎、收获、编织等具体细节,则由那些低贱的民众来完成。
而在没有社会等级区分的墨家学派里面,不管是钜子还是普通人,都一样要务农耕,所有人毫无差别,并且还从上至下推崇科技的发展,以及如何将发展成果应用到百姓的身上。在这样的学派氛围下,墨家学派甚至对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和静力学等学科已经有了小规模的成就。
而墨家学派的领袖钜子,除了拥有过人的威望之外,还必须有着惊人的成就,才能令所有人都信服——
如果用现代的观点来理解,那么墨家学派便是一个集齐了优秀政治家和科学家的强大团体,其一举一动都会给社会带来可怕的影响!
原先墨家学派便已经有一小支分队驻扎在稷下学宫,协助齐王蒂法所推行的科学研究。当墨家学派发现齐王蒂法极度重视科学的发展之后,墨家弟子纷纷慕名前来,而惊人的画卷也在他们的面前徐徐展开——
在齐国,每一个人都信奉着某种说法:将来的某一天,所有人都能够住在高大的楼房里面,用着不用点火的灯,隔着很远的地方便能够互相说话,还可以在路上看到不用马拉的铁车,天上则飞着铁质的巨鸟!
在经过这样的认知冲击之后,墨家学派对齐国越发重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