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所赐。从1612年约翰·罗尔弗在弗吉尼亚种下第一亩商业烟草开始,有着充足的阳光和雨量,适宜的温度和风力,丰富微量元素土壤的弗吉尼亚渐成为世界顶级烟叶之乡,那里适宜烟叶生长的生态条件成为后来世界各地选择烟叶种植环境的标准。用“光、温、气、热、水”五大要素衡量,当今世界上精品烟叶产区的生态条件都极其接近。
如今全世界都在加快禁烟的步伐,但大部分男人都喜欢烟草。他们可以在香烟、雪茄、烟斗三样东西中选择一件来满足自己对尼古丁的需求。与其他二者相比,雪茄对人体的伤害也是最低的,同时作为显示自己身份的高贵与奢华,雪茄,已经逐渐被上流社会的人们所接受和喜爱。古巴称得上是世界雪茄之都。古巴的雪茄口感很丰富。该国的气候造就了浓郁、富含香气的烟叶。古巴烟叶偏于辛辣,带有胡椒味,口感强烈。很多国家的烟叶种子都来自古巴。当然,离开了古巴,受气候、土壤等因素影响,它们的味道会发生一些变化。
雪茄烟叶这种深色晾烟却只能在热带种植。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出产,古巴是最大生产国,接近世界总量40%。古巴大部分地区是热带雨林气候,阳光和降水都适合烟叶生长。常年70%的相对湿度是雪茄的最佳保存湿度,这座海岛本身就是一具雪茄的天然保湿烟罐。古巴的红土也是顶级烟草的标配。古巴红土又叫赤红壤,一般在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出现。因为雨水充沛,土壤中很多化合物都会被冲走,只有氧化铁这样的钉子户留了下来,土壤就变成了红色。
红土适合种植热带经济作物,被称为华夏红土高原的滇省也是知名的烟草王国。
古巴最西侧的比那尔得里奥省有个地区叫uelta bajo,出产世界最好的烟叶。
这里出产的雪茄都是雪茄中的劳斯莱斯。
除了精选烟叶之外,每一只雪茄要经过几百道人工工序,由卷烟师手工卷制。自然环境的得天独厚,加上五个多世纪精益求精的手工制烟技术,古巴这个欧洲人发现烟草的地方,至今仍是上等烟叶与名牌雪茄的产地。因此,古巴雪茄价格昂贵,一直是上流社会的标准配置,也是炫耀财富、制造权威的装逼杀手锏。
古巴雪茄成为欧洲人极其隆重的待客之道。
达官显贵们为了饭后一只烟,发明了人类最早的毒气室——吸烟室。又怕沾上烟味,还发明了吸烟装,至今都是时尚界的风格永存。
大部分买不起雪茄的普通人,就用纸包着烟丝制作成更廉价更快捷小雪茄。在工业革命浪潮中大规模生产,卷烟由此诞生,颠倒众生席卷全球。这就是一片古巴神奇草叶子周游世界的故事。不说什么吸烟有害健康之类的陈词滥调,只想介绍一位帅哥,万宝路香烟的代言人,男人味爆表,全世界女人喊老公——1992年,死于肺癌。
所以说,吸烟还是有害健康的,所以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个度。
没有度,就容易伤害自己伤害他人。
雪茄的原文并不是英文,拼法也不是igar,它不是名词,而是一个动词,_cigarutoia。雪茄的原文是来自玛雅文,原文是ikar,即抽烟的意思。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时候,当地的土著首领手执长烟管和哥伦布比手划脚,浓郁的雪茄烟味四溢,哥伦布闻香惊叹,便通过翻译问道:“那个冒烟的东西是什么?”,但是翻译却误译为“你们在做什么?”对方回答:“ikar”。因而这一词就成了雪茄的名字,后逐渐才演变为“igar”。雪茄由美洲大陆进入到欧洲后,玛雅文的称谓被拉丁语称为igarro,是与现代英文拼法最接近的语言。
至于说雪茄的中文名,那还得是1924年的秋天,刚从德国柏林和第一任妻子办妥离婚手续的志摩回到上海。周末,在一家私人会所里邀请了当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先生。泰戈尔是忠实的雪茄客,在两人共享吞云吐雾之时,泰戈尔问志摩:“你有没有给雪茄起个中文名?”志摩回答:“igar之燃灰白如雪,igar之烟草卷如茄,就叫雪茄吧!”
不得不说,经过他的中文诠释,已将原名的形与意结合,造就了更高的境界。
周方远现在抽的这个,按照柯克的话说,就是他自己的烟草园产出的。他的烟草园就在古巴,但不是什么名地,更是无法和uelta bajo相比,就是最普通的一个小园子,也没多少面积,更没有多少产出,不然他为什么不拿出去卖呢?哦,也可以说,他就是给自己找点享受。不是名地,也不是名种,到底好不好的,周方远也尝不出来。还是那句话,他平时不抽雪茄,更不是雪茄品鉴大师,他能做的,就是陪着对方一起吞云吐雾而已。
不过抽一支雪茄,对成熟的雪茄客而言是一项私人的精神体验,所以,从前的绅士会在家中设有专门的空间来享受“雪茄时间”。
雪茄点好后,香气先已在空气中四溢,但是请不要急于吸食第一口,而应轻轻反吹两口,驱除雪茄在点烟时吸入的杂气,再抽第一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