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读书笔记1

作者:宜昌石头
读书笔记(1)

从《在河那边》到《于无声处》

196年的混乱之后,被**摧残的坛上出现了一批新人,英姿雄发,在向**进军的道路上,用笔呐喊,引人瞻目。在这批人中间,我最看好的是刘心武,蒋子龙,贾平凹,孔捷生和宗福先。《班主任》名噪一时,却没有他的《爱情的基础》和《醒来吧,**》那么生动与深刻;蒋子龙的《机电局长的一天》和《乔厂长上任记》都曾令我为之赞叹;贾平凹是个多才多艺的家伙,下笔如神,可还没有如磐之作;我最折服的还是孔捷生的《在河那边》和宗福先的《于无声处》,前者给人启迪,后者令人拍案而起。遗憾的是宗福先也许真是一台戏主义,一举成名后就一撅不起,。令人愕然。19080-2-1

读《青春万岁》

看了著名作家王蒙十九岁时写的长篇《青春万岁》引起不少感触。五十年代的中学生和七十年代的中学生相比,无论在思想,还是学习上都有极大的不同。经过****,一心专读圣贤书的寥寥无几,醉生梦死,虚度年华的比比皆是。社会是发展的,不可能再用过去的眼光看待现在,然而,人是要有点精神的。那种纯洁的,朝气蓬勃,努力上进的精神难道不应该提倡吗。1980--2

读《回来吧,罗兰》

用学形式描写科学领域是困难的,因为不熟悉,所以象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和《生命之树常青》那样的作品也是凤毛麟角。美国的《星际大战》和《未来世界》开创了科幻的新历程。这次看了张笑天的《回来吧,罗兰》有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一个少女冷冻24年后重新复活,歌颂了真理的永恒,爱情的忠贞,人*的爱憎,散诗般的语言。题材很新颖。最催人泪下的是柳风留给女儿罗兰的信。但人物形象不够丰满,服力不强。1980-5-29

读《卡彼拉的篝火》

南斯拉夫长篇《卡彼拉的篝火》叫人大失所望。长达00多页,描写战争,情节杂乱,语言拖沓,对人物的描写也显得苍白无力。1980-6-4

读《精明人的苦恼》

看《精明人的苦恼》对创作中的语言产生了兴趣。赵树理的《三里湾》,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都有不少地方口语,被称赞为\"乡土气息\"。可在八十年代的今天,是否还要这样做,就值得商榷了。这部书就是失败的例子。1980-6-14

从《杨靖宇》到《祖冲之》

最近看了好几部电影学剧本。《电影学》上的《杨靖宇》,《电影创作》上的《苗苗》,《红岩》上的《祖冲之》,《钟山》上的《舰队司令-陶勇》,全都叫人失望。真不明白,我国的艺方向为什么三年一变,五年一改。刚刚出现象《花》这样的优秀影片,象《在社会档案里》,《女贼》,《乔厂长上任记》这样的好剧本,却有声称要正确描写社会主义的正面,少涉及阴暗面。这就是为社会主义歌功颂德了。看来,***年前提出的使中国出现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也不过是而已。 1980-6-1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
魔鬼游戏 重生之将门烈妃 妖女宋姬传 烛龙以左 平凡不平凡的世界 张逸风姜凤 二次元之双生 神秘猎场 大唐风流 总有人前赴后继地爱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