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三五章 陈宫论政(1/2)

作者:小巷布衣
当然,雁门郡十多个县尉,不是每个人都有张辽的水平。

在部队完成募兵、开始训练十天左右后,叶腾开始了他的巡视之旅。在为期六天的巡视过后,叶腾发现了许多的问题。

首先,招募人数不足。

理论上140万大军的编制,经过鲜卑入侵之后,仅剩80多万。

后来,征兵制改募兵制,放走不愿当兵的、解散不适合当兵的之后,尽管大幅提高了待遇,依然只剩下60多万。

后来又募兵20多万,才勉强凑足了90万出点头。当然,这个数字不含天马城派过来的军队,因为天马城军队终究是要撤回去,或者换回去的。

部队人数差距这么大的主要原因有三,

1、鲜卑入侵时,雁门郡损失了七八十万青壮;

2、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许多人都认为,当兵的付出与获得不成比例,既没有荣誉感,也没什么实际利益,不是逼不得已,谁也不愿去;

3、改征兵制为募兵制,不再强迫了,许多人就更不愿意来了。

所以,此次募兵之后,有的县总兵力有七八万,强阴、平城都在5万左右,总之,没有一个地方是满遍的。

开来,兵力满编之路,任重道远,要么提升百姓对军队的认可度,要么提升雁门郡的人口基数。无论是哪一方面,都不是短期内可以一蹴而就。

其次,县尉素质不高。

叶腾通过巡查,发现至少有三个县的临时县尉,没有按照叶腾之前的要求训练士兵、提拔基层将领。看来,独当一面之才,不是光靠武力就行。

甚至有剧阳县的县尉,干脆连纪律训练这一关都省了,直接按照他自己的理解来练兵。

所幸,几天前徐晃来投,叶腾让他接替剧阳县尉,然后把那个县尉罚去张辽手下当小兵,让张辽把他当新兵练。

至于剩下的两个县尉,虽然略好,但肯定也得换,可惜,一时找不到适合的人才,也只能慢慢等待挖掘出新的人才,再进行替换。

第三,装备参差不齐。

刀枪剑戟样样俱全,劣质、普通、黑铁、青铜,什么武器都有,五花八门。有战场缴获的,有官府发放的、甚至还有家中自备的。既不统一、也不互补,十分混乱。

第四,识字率低。

文盲率达到999。不识字的将领,绝对不是个好将领,所以提升军中的识字率,是以后叶腾属下军队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可谓道阻且长。

第五,忠诚度低。

将士们来当兵的目的很简单,两个字:钱粮。不但对叶腾没有忠诚度,对整个大汉,也缺乏爱国情感。基本都把当兵吃粮、扛枪吃饭挂在嘴边。

说得好听点,叫等价交换;说得难听点,叫有奶便是娘。

关键是,如果你是一介商人或打工仔,按照市场规律平等交换很正常。可如果军队也开始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了,那就太可怕了。如果他们觉得付出的太多、得到的太少,会不会直接去民间抢会不会觉得也许换个上官会更好会不会在诱惑之下叛变投敌会不会干脆政变造反

当然,一切才刚刚开始,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这些都需要耐心。

叶腾深知,犹如以前剿匪时自己第一次对部队进行了整编,此时的雁门郡也犹如一张白纸,无论军事还是政治,今天努力搭好的框架、夯实的基础,将决定天马城势力未来的成就高度。

基础越结实,楼才能盖得越高

公元187年8月20日夜,雁门郡治所阴馆之太守府衙门。

叶腾、蔡辉、陈宫对着一灯如豆,犹如闲聊般,谈着雁门的现状、困难、与未来的方向。

当叶腾、蔡辉互为补充地将军中的情况阐述清楚之后,陈宫一声长叹

“主公,如今的雁门郡情况,其实是大汉天下军政的缩影

军中之事,主公和蔡都尉了解甚深,我单就郡治民生谈谈看法吧。

如今的雁门郡,可谓千疮百孔,官吏 、世家横行、土匪盈野、民生凋敝、城池残破、人心残缺。”

“是啊,朝廷名义上给了我一个土地百万、人口过五千万的郡,可是,天马城的实力,恐怕短期内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之前我们还能对草原用兵,你看现在,我们防守尚且不足,生怕世家发动暴乱,把我们给推翻了。”叶腾苦笑道。

“主公也不必太过悲观,一旦我们能够将雁门郡梳理清楚,改善民生现状、提升军事实力、掌握民心向背,天马城的实力自然也不是原先可比,毕竟,有了雁门郡之后,无论是人口、还是军队的数量,都达到原先天马城的十倍。接下来,如何消化掉雁门郡这个庞然大物,让他变成放大版的天马城,就看我们的手段了。”陈宫微笑道。

“看来,公台对未来颇有信心。”

“自然,身为雁门郡郡丞,如果我都没有信心,那么底下的官吏恐怕将无所适从。”陈宫的语气自矜中带点自嘲。

“请试言之”叶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仙道开门人 只疼迷糊小爱妃 毒妻不好当 踏破仙宫 武唐第一风流纨绔 武侠之无敌王座 永生无罪 我的法术没有攻击力 鬼菩萨 苹果比什么都重要(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