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逼,脱不开身。而段思宁则反驳道:“要是推托不去,反让国主更加疑心,势必再派人来催,那又怎么办?要是仍然拒不奉诏,那与造反何异!如果将军仍思忠于南廷,最好还是去,要是将军不想忠于南廷,那就不必去了。”
方中慧道:“去了将军的安全谁负责?”
段思宁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要是将军仍然忠于南唐,那就必须去。同时秘令心腹部将在你离开江都后领兵攻打宋军,只许败不许胜,并以最快的速度将败报送到采石,由在下一同前往,向国主明原委,只要国主还没有糊涂到家,那将军就会安然而归。”
方中慧不解地问道:“为什么要只许败不许胜?还要以最快的速度将败报送到采石?这不是要了将军的命吗?”他所提出的疑问,也正是林仁肇心中的疑惑。
段思宁道:“第一,向国主显示,其实林将军的部队也不那么厉害,国主是完全可以制得住的。第二,向国主传达一个信息,就是只要将军不在前线,南唐军队就不是大宋的对手,换言之,离了你林将军,南唐江山将难保。第三,还可向国主传递一个信息,其实你的部下也不是铁板一块,也有人不听你的指挥。”
林仁肇想了想:“就依段王爷之言,那中慧就和我们一起去采石吧。”
一行人来到采石,如段思宁所料,李昱与林仁肇尽释前嫌,君臣尽欢。可就在林仁肇要离开采石前的一晚,李昱又召他进宫赐晏,段思宁心知有异,对林仁肇道:“将军本来已经辞过行,现在国主又召将军入宫,肯定是事情有变,将军去与不去,要想好了。”言下之意是,去了肯定是有去无回。
林仁肇这几天见这个从来不关心武备的才子皇帝,突然详细问起前方军队的装备、战斗力及与宋军的优劣对比等有关军事方面的事,还以为他突然下决心发奋图强了,正在兴头上,哪里听得进段思宁的话。
段思宁见林仁肇坚持进宫,就:“国主一定是由于什么原因又猜忌将军了,将军既然一定要去,就由在下和你同去,我想现在我还在是大理国的特使,国主就是想戕害将军,也不会当着在下的面。”
林仁肇道:“多谢段王爷美意,这些年披肝沥胆,拱卫我南唐北疆,这几天又推心置腹,将所有振兴国家的计划跟他了,他也同意,要是国主还对我有戒心,那就只能象王爷的那样,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了。”完慨然而行。
见林仁肇无恙归来,方中慧紧绷的神经也松弛了下来,口上不,心里觉得这段王爷也太多疑了。而段思宁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李昱和林仁肇的君臣缘分已经走到了尽头,李昱这次没杀林仁肇,可能是有什么另外的原因,但具体是什么他又不上来。
林仁肇到了江都当晚,突然腹中绞痛,这时段思宁突然明白过来,这肯定是李昱在赐晏时暗中下毒,忙叫军医。
林仁肇苦笑道:“不必了,段王爷你得没错,国主在酒里下了毒,在路上我感到身体不适,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何劲飞怒道:“将军出生入死,保他李家江山,没想到竟然这般恩将仇报,待我去采石,将混帐皇帝的狗头提来献与将军。”着就要出去。
林仁肇怒道:“休得无礼,你要敢这么做,我死也不会冥目。”
方中慧道:“你就别再惹将军生气了。听将军!”言下之意就是要他别打岔,听林仁肇把临终遗言完。
林仁肇道:“那八十八位高手,都是受我之邀,来助我抗宋的,现在就召集起来,发给金银,迅速遣散,勿使受诛连之祸。”一人马上去了。
林仁肇接着道:“召集各位将军来,我要训话。”又一人去了。
林仁肇又道:“这部‘刺客谱’,段王爷和燕大侠两人都辛苦了,这武功用于攻战虽然威力无比,可要是流入江湖,那又要荼毒苍生了,可要毁弃呢,你们三位和这许多人的心血又化为乌有,不如这样吧,段王爷和燕大侠都是仁侠之士,不如先由中慧、劲飞和东方逸林各守一部分,现在时间来不及了,以后你们各抄一份送给段王爷和燕大侠。”
这时去召集各位高手的人回来报,各位高手已经全部死在一起,原因不明。
林仁肇吐了一口鲜血,:“原因不用查了,看来他们跟我走了同一条道。唉,他们本来是看在我的面上才来助我南唐,没想到却被他们所支持的南唐要了性命。”
这时林仁肇手下的四位将军赶来,林仁肇:“各位将军,本将自领兵以来,与宋大数十战,赖各位将军忠勇,三军用命,使得我北鄙安定,宋不敢窥伺,现将与各位将军永别,希望各位听从我主号令,继续抗敌,保我南唐。”完已是油尽灯枯,大笑三声,口中吟唱着唐朝诗人王维《老将行》中的名句:“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声音嘎然而止,这位身经百战所向披靡的南国将军,端坐于虎皮座椅上,溘然而逝。
众人一阵忙乱,何劲飞跪下磕了个头,咬牙切齿地:“将军慢走,在下就是拼着这条性命不要,也要去采石提那昏君的狗头来,祭奠将军的英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