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李图一怔,略微惊讶地道:“先生认识我?”
“十五岁的五品琴师,如此天才,府中何人不认识?”老教习倒是一笑道,然后细细地打量了一下穿着白袍院服背着古琴,且精神饱满的李图,不禁点了点头。
“天才不敢当,只是琴略有所得。”李图微微一笑道。
“天才就是天才,有何不敢当的。”老教习摇了摇头不同意李图的说法,然后略显疑惑地问着:“不过你一琴师要围棋入门的书籍是何用,难道你是想棋?”
李图点了点头。
“你既是天才琴师,就应该把精力和时间专于琴艺,勤苦练,日后必有大成就。为何还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棋?”老教习不悦,然后又用教训的口吻道:“难道你不知业精于勤,荒于嬉?即使是你的琴艺天赋了得,也不能如此对待,心生了怠慢。况且你双目不便,棋更是难上加难了。”
“先生放心,生是不会荒废琴艺的。棋,只是想对棋艺一道有所了解,略知一二,并不会专门花时间和精力去深究。而且,也只是在朋友或是同之间,在空闲的时候手谈几局而已。”李图解释道,虽然他棋是为进入黑白棋城探个研究,也想借助黑白棋城在棋艺上有所得,但不会如此出来。
“原来如此,是我多虑了。”
老教习点了点头,然后又道:“不过要切记了,不要过于沉迷棋艺,毕竟你在琴艺上天赋才得,荒废了可不好。”
“谢过先生的教诲。”李图微微一礼。
然后,老教习转身向后面的众多书架走去,不一会儿拿出了几册围棋入门的书籍递给了李图,再次叮嘱道:“切记,专一可精,贪多嚼不烂。琴才是你的根本,棋只需要有所了解即可,不可本末倒置了。”
李图接过了书籍,又对老教习微微行了一礼,转身刚刚走出不到几步,后面又传来老教习的读书声,声音有些混浊却有着一股独特的韵味。不禁停下了脚步,认真了听了几句,老教习所读的是儒家经典,每一个字都读得缓,有力,而且听起来也很有韵味,有古意悠然之味。
显而是对儒家的经与典很有研究的者,要不然读不出这一股古意来。
李图不禁有些惊讶,刚刚到藏书楼时老教习也是读书,但并没有注意到老教习读出来竟然有如此的古意,现在越听就越想听,很吸引人。
于是静静地听着,脑海中也在记着。
儒家的修行是养气,而养气则是需要以知识为基。虽然现在的儒家修行有了一套套可以直接纳天地浩然之气入胸的法与术,并不需要有古时那般严格的知识修养和道德修养,但是也需要以知识为根基。如果胸无一点识之人,即使是有了养气之法,修行起来也是困难重重,或是无所得。
在儒家,识越是博之士,养气就越易。这就是儒家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气亦自生。
而现在,李图最缺的就是胸中的识。虽然有了上古圣人的养气之法,但是胸中的识不足,修行起来也是困难重重,难以有大进步。
老教习所读乃是儒家经典,是李图最需要习的,也是目前最缺的。而且老教习读书有着一股古意,很深得李图的心,就是这一股古意,才吸引着他停了下脚步。静静听着,至入神,完全不知道天色早已经黑下来,早已经不是刚刚的日落西山。
老教习读累了,口也有些干,于停了下来喝茶,无意间抬头看到李图还没有走,静静地站着听自己读书,心中有些惊讶,于是道:“可还有事?”
李图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把老教习刚刚所读的章背了出来:“春秋之世,圣王不作,暴君迭起,人民困于虐正,备受痛苦…”
李图的语速非常快,不是对章有印象的人根本难以听出来,一段时间后,把老教习刚刚所读的两万余字全都背了出来。
老教习惊愕,眼中闪过些震惊,然后又是好奇地打量了几下,心中疑惑,难道他以前读过此?要不然他不可能只听我读了一遍就能够记下来,这记忆力有些骇人了。
于是出声问道:“以前你可读过此?”
“没有,只是刚刚听先生读过一遍。”李图道。
听到李图如此说,但老教习还是有些不相信眼前的少年有如此好的记忆力,于是道:“那我再读几千言,看你能否再背下来。不过,我读的不再是这一册书中的章了。”
李图点了点头,笑了笑道:“先生尽可。”
然后老教习起身,在书架中随便抽出了一本书,看似是随意,但抽出的却是一本比较偏的书。接着快速读了起来,读完后静静地看着李图。
虽然老教习的语速放快了很多,也没有了那一股古意,但李图还是完整地背了下来。
看到如此,老教习不禁感叹地道:“好厉害的记忆力!想不到你琴艺了得,就连记忆力也如此好,难怪,难怪。”
“先生过奖了,生双目失明,读书不便,所以记忆力只能稍好了些。”
“你如此,可是有什么意图?”老教习疑惑地问着李图,心中不些不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