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这里的回目倒是与第一回“遥相呼应”!甄士隐的再出现还算“正常”,但让贾雨村来“归结”红楼梦却有些荒唐!
即贾雨村一个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之一,而不是象甄士隐这样是“跳”出红楼梦的人,
二个贾雨村在红楼梦中做了不少坏事,而且直接触及到之后的北静王集团,如果结局比贾政还要好上很多倍,那已经在违背红楼梦的几乎是基本逻辑!
““话说宝钗听秋纹说袭人不好,连忙进去瞧看,巧姐儿同平儿也随着。走到袭人炕前,只见袭人心痛难禁,一时气厥。宝钗等用开水灌了过来,仍旧扶他睡下,一面传请大夫。巧姐儿因问宝钗道:“袭人姐姐怎么病到这个样儿?”宝钗道:“大前儿晚上哭伤了心了,一时发晕栽倒了。太太叫人扶他回来,他就睡倒了。因外头有事,没有请大夫瞧他,所以致此。”说着,大夫来了,宝钗等略避。大夫看了脉,说是急怒所致,开了方子去了。”这段字当然是“增”,其中全是如空气般的话,而且这空气已经犹如真空!
““原来袭人模糊听见说宝玉若不回来,便要打发屋里的人都出去,一急越发不好了。到大夫瞧后,秋纹给他煎药,他各自一人躺着,神魂未定。好象宝玉在他面前,恍惚又象是见个和尚,手里拿着一本册子揭着看,还说道:“你不是我的人,日后自然有人家儿的。””哎!这个“册子”在这里似乎成了整部红楼梦了!早知如此,在第一回就应该拿着这册子一一告诉所有人:你今后会怎样,你今后会怎样…(外人注:哈哈,那红楼梦就成了滑稽戏了!)
但这里“作者”恐怕更明显的用意是告诉众看官和后人们,对众的结局一定要首先看那些判词和红楼曲,千万不要被我的篡改蒙蔽了!而且同时作者也能自我减轻一些内心的“罪恶感”甚至是强烈的“罪恶感”!
““袭人似要和他说话,秋纹走来说:“药好了,姐姐吃罢。”袭人睁眼一瞧,知是个梦,也不告诉人。吃了药,便自己细细的想:“宝玉必是跟了和尚去。上回他要拿玉出去,便是要脱身的样子。被我揪住,看他竟不象往常,把我混推混搡的,一点情意都没有。后来待二奶奶更生厌烦,在别的姊妹跟前,也是没有一点情意:这就是悟道的样子。但是你悟了道,抛了二奶奶怎么好?我是太太派我服待你,虽是月钱照着那样的分例,其实我究竟没有在老爷太太跟前回明,就算了你的屋里人。若是老爷太太打发我出去,我若死守着,又叫人笑话;若是我出去,心想宝玉待我的情分,实在不忍。”左思右想,万分难处。”这里只有一段话有价值而且是很有价值!
即“若是老爷太太打发我出去,我若死守着,又叫人笑话;若是我出去,心想宝玉待我的情分,实在不忍。”!
这里几乎是作者在“明示”,袭人正是被王夫人“打发”出去的!而且极可能如前所述,是在宝玉还在贾府的时候!即是王夫人恐怕还包括宝钗甚至主要是宝钗的意思,要“逼”袭人外嫁!这恐怕也是宝玉了解更多内幕的一个线索!
““想到刚才的梦,“说我是别人的人,那倒不如死了干净。”岂知吃药以后,心痛减了好些,也难躺着,只好勉强支持。”这便是袭人的第二层悲剧!即被自己最“忠于”的王夫人和宝钗“打发”出去,无论“话儿”可能说得多么好听,但袭人深知自己是被了!因此这里的“说我是别人的人,那倒不如死了干净”恐怕正是那时袭人心中所想!
但袭人恐怕更在意的只是所谓“荣华富贵”没了!因此,死是最终下不了决心的!这是她和金钏儿鸳鸯等的本质区别之一!
因此,袭人就算曾经要死要活,还是会忍气吞声被逼外嫁,嫁给了蒋玉菡!
本来蒋玉菡虽然当时地位低下,但人和家境应该也算不错,袭人恐怕在再次“勉强”接受,以为能如此安逸过一生也不错时,最大的悲剧降临,即忠顺王第一要再“要”蒋玉菡,第二,忠顺王要报复宝玉,宝玉曾经的贴身丫环袭人几乎就会是忠顺王甚至疯狂报复的目标!
而且,非常关键的是,时间恰好相合!
即忠顺王如果要报复袭人,只能是在宝玉还在贾府,以及根本还没去科考的时候!
因为科考后几乎立即就有北静王集团占据优势,这中间几乎没有时间来让袭人再嫁以及忠顺王再“要”蒋玉菡而且还要对袭人进行报复,因为宝玉已经离家出家了,忠顺王的所谓“报复”几乎是无的放矢!
只有在如之前所说,忠顺王逼宝玉说出妙玉的下落以及之后的卫若兰的下落,宝玉不愿说,而且宝玉被下狱,就是这个时候,或稍之后,才存在忠顺王要报复宝玉的情况!
而且,袭人外嫁恐怕和宝玉被下狱也有一定的关系,即袭人肯定是不可能自己提出来要去外嫁的,但如果王夫人和宝钗想支走袭人,宝玉出事恐怕反倒是一个“好机会”!
既“体现”出王夫人宝钗即王家要“独占”宝玉独占贾府未来的意愿,也“体现”出袭人对宝玉其实也是和宝钗差不多,是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